今年,74岁的上海大戏院在经历3年改建后开门营业。而几个月前,83岁的黄浦剧场和75岁的美琪大戏院也相继装潢一新。这些老剧场经历过长时间的沉寂后,选择了转型创新,错位竞争,希望能在上海文化演出市场里争一席之地。这些转变能否令昔日的文化地标焕发新生呢?看看新闻Knews的记者走进了第一个改造完毕的老剧场——黄浦剧场。这里,六个月来上演了一部“国片之宫”变身记。
这是法国儿童剧《爱做梦的西多妮》在上海的第一次演出,两位主创用音乐和肢体语言给中国孩子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生命的故事。
这是黄浦剧场重新装修之后开设的一个新剧场,称为“黑匣子”剧场。
这场法国儿童剧的演出,对于互动性要求很高,全场只限制了100个观众。
没有明显的舞台与观众席的分隔,座位可全部收起向剧场墙壁靠拢,适合多用途演出需求。黄浦剧场的这个黑匣子小剧场,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小型剧场,但是一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五金商店。
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始建于1933年,《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首唱。九十年代,北京东路被定位为生产资料五金街,黄浦剧场地处北京东路中心位置,被周围五金商店包围,一段时期也参与了商业经营。
2016年4月,黄浦剧场开始大修,恢复演出功能。
一楼黑匣子小剧场,二楼中型剧场,定位个性化和细分的文化演出。黄浦剧场的二楼中剧场,英国国家剧院的高清戏剧《哈姆雷特》第一次在这里放映。这场《哈姆雷特》的高清戏剧,剧场座无虚席,堪比好莱坞大片电影的首映,很多来看戏的观众都是年轻人。
黑匣子剧场的法国儿童剧,演出的成本超过6万块。但是限制100名观众,单张票价280元,光靠售票连演出成本都不够。而中剧场的高清戏剧还要留出一部分低价的公益票。
虽然黑匣子小剧场和中剧场的上座率都不错,但要经营好黄浦剧场,茅亦铭的压力依然不小。
黄浦剧场重新开张6个月,改变正在发生。剧场周边新开了咖啡厅、面包房,北京东路的商业形态逐渐转型。文化对于经济的促进已初见端倪。
一个83年老剧院的文化转身,折射出许多文化思考。黄浦剧场重新开业不仅是对上海戏剧市场的补充,也是对城市文脉与上海文化记忆的延伸。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维 摄像:李维潇 编辑:王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