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横跨出版、翻译、创作三界的新锐作家黄昱宁的首部小说集《八部半》。在这部小说集中,黄昱宁用文字敲碎现代都市生活,剖析了都市人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每个场景都是奇观,每个反转都像戏剧,九个故事拼在一起犹如透视生活的万花筒。
黄昱宁是当代新锐作家、翻译家、出版人,同时也是“得到”APP的明星讲书人。她曾经翻译过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外国作家的作品,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城堡》《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假作真时》等。《八部半》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她近年创作的八篇虚构作品《呼叫转移》《三岔口》《水》《你或植物》《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千里走单骑》《文学病人》和一篇半虚构作品《海外关系》。因为在黄昱宁看来,她个人的虚构史开始于五六年前的这篇《海外关系》,所以这次结集出版,她便决定也将其折算成半篇小说,与八个虚构故事合在一起——这也是书名“八部半”的由来。
在这八篇虚构作品中,六篇是现实题材,两篇是带有科幻意味的现代寓言;而它们真正的主题,都指向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带有对人类未来的思索。最后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以小说家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追溯了作者亲历的一段亲人从海外归来的往事;同时,又根据历史材料虚构了亲人漂泊海外的坎坷经历,力求以家族故事来折射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历史的大开大合。
有趣的事,《八部半》在某些方面与英剧经典《黑镜》殊途同归。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在为本书所撰写的序中指出,黄昱宁在她创作的虚构故事里,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痴迷于某个图腾——“媒介”。其中,典型如《呼叫转移》《三岔口》《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中的短信、微信、朋友圈、微博、专栏、电子邮件,科幻一点的如《千里走单骑》中的全息虚拟墙和《文学病人》中的机器人与打分系统。当然,书中也有《水》中的楼板这样的前现代媒介,但这一媒介其实进一步彰显了现代媒介与传统媒介一般无二的本质:传递,同时隔绝;理解,同时误解。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作者挖掘出现代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欲望结构,并在现实和科幻的交错中,借助高度浓缩的戏剧性,将其中的矛盾与反讽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也可以想象,作者笔下的故事几乎无一例外都发生在都市,只是有时是繁华熙攘的当代“国际大都市”,有时是几十年前的旧日都市。和代表着淳朴、诗意的乡村不同,都市生活热闹、繁华,都市生活也浮躁、冷漠,而这样复杂的都市环境,却的的确确是当下的读者最熟悉的、日日生活于其中的场景。正如书中的那些人物,城市中人无论身处哪个阶层,都既相互窥视,也相互隔阂,既相互羡慕,也相互猜忌。尤其是书中那些中产和准中产阶层的男女,他们面临压力,他们处境复杂,他们无依无靠,他们被迫面对自身的虚弱和困扰。
李敬泽在为《八部半》撰写的序言中,曾将黄昱宁比作“年轻的阿特伍德”和“女麦克尤恩”,并这样评价黄昱宁和她的作品:“她崇拜并期待奇迹,她是无可救药的戏剧瘾患者;她的所有小说,每一篇,都起于一个诡诈的、疯狂的念头,一个奇迹般的偶然。”而这部萦绕着奇迹、戏剧瘾、疯狂和偶然的小说集,也赢得了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如陈村、孙甘露、毛尖、徐则臣、小白、黄德海、张莉、陆晶靖、赵振杰等人的联名推荐。
作为一位有着良好世界文学素养的资深翻译家,黄昱宁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毫不吝惜地展现出出色的写作技巧。她有时采用多人物第一人称接力叙事,有时融入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有时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中穿插超现实的想象场景,有时将虚构的叙述手法与非虚构的叙述内容无缝对接,她甚至还会以科幻形式针砭现实问题……这些特点,除了得益于她长期浮沉于世界文学的浩渺海洋外,正如前面所昭示的,还得益于她对戏剧冲突的热爱和当代大众文化中影像文化对她产生的巨大力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实习编辑:顾擎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