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上海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决议,规划全文即将向社会公布。历时两年,7万多字,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这份沉甸甸的规划,又是如何凝思汇智,吸纳来自民间的“智慧之光”呢?让我们来听听“50后”、“80后”和“00后”三名普通上海市民的故事。
年近七旬的罗克平,退休后还是“闲不住”,他曾经作为老专家志愿者,两度援疆,帮助当地扶贫攻坚,也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为城市治理、文化建设贡献“金点子”。去年9月,当得知“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组在线向老百姓“问计求策”,老罗一口气提交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上海建立“老专家智库”。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2天,这条建议就得到了市发改委的直接回复,将“留作参考”。
最终,老罗的这一建议,经过起草组的完善后,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老有所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挥各类“老专家智库”作用。
同样在为“十四五”规划贡献自己智慧的还有“80后”朱明华,他是B站拥有200多万粉丝的知名UP主。去年,在参加了不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后,他把这些活动制作成视频放在自己的主页上,播放量超过百万。
如何利用好自媒体人的“流量”,来讲好上海故事,朱明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别人可能觉得这些规划和他的生活离得很远,我要让文本上的内容,党和国家为老百姓所作的实事,包括未来5年所做的项目能够告诉更多人。”
朱明华的想法,也被吸收到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作为“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章节的有益补充,提出“要整合全媒体渠道,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开展城市形象立体传播推广”。
连未来城市建设者们的声音,在规划编制时,也没有被忽略。初中生毛子谦,住在黄浦一个老小区,小区里人口不少,却没有公共活动空间,这引起了他的思考。他在自家小区里积极走访,撰写报告,并在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毛同学建议,小区和周边的产业园区,可以对公共空间实现错时共享。白天,小区可以为产业园提供停车位;夜间,产业园区的室外空间,也可以给居民作为休闲活动使用。这份稍显稚嫩的建议,最终也能在纲要文本里找到影子。比如,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来拓展老百姓的活动空间、实施千座公园计划提升人居环境等等。
两年来,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始终秉承着“开门办规划”的理念,让人民群众成为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到目前为止,线上线下共收到市民建言23000多条,让人民的智慧,最终绘成未来的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大家方方面面的努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能够把蓝图能够转化为现实。”
坚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老百姓的真知灼见,成为绘就城市发展蓝图的一笔,这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好诠释,也真切地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上海是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参与治理”的城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沈曦 汤捷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