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往北110公里,有一片美丽的草原叫金银滩。这里便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旧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这里也被称为“中国原子城”。走进金银滩,当年的厂房、车间静静矗立,墙体上的标语仍清晰可见。它们记录着一代科技工作者热血奋斗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神秘与辉煌。
在原子弹和氢弹研发的背后,有科学家、有普通工人,还有农民,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很多参与者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当年参与了那么重要的工程,这其中就有四位上海姑娘的身影。为了那一声“巨响”,她们无怨无悔地“潜伏”在海拔3200米的军事禁区,留下来唯一的合影,见证了那些艰难而难忘的岁月。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3年6月,俞锡君、罗惠英、范德娟、王兰娣四个20岁出头的上海姑娘侧身挽着胳膊,在帐篷前站成一排。她们曾因原子弹研发工作在青海金银滩相聚,如今又因为工作或家庭原因天各一方。其中,范德娟现在已经过世了。
回忆起50多年前在221厂工作的时光,今年80岁的俞锡君不胜感慨。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烧不开的水、蒸不熟的青稞馒头,还有棉帽、大衣、棉靴和毛毡“四大件”也抵御不了的寒冷。
尽管如此,姑娘们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专注工作。如今居住在上海的罗惠英回忆说,当时四个人都被分在国营221总厂,从事器材供应管理、基建材料管理工作,工作十分忙碌。很长一段时间,她们都不知道这些器材用到了哪里,当年已经养成了习惯,所有的事情,出了办公室就不能讲。直到12-2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的消息传来,罗惠英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在为国家造原子弹做工作。
在严格的保密制度下,合影的拍摄也完全是一个偶然。当时,姑娘们的工作内容是器材供应管理,恰巧碰到一批设备的包装出现了破损,恰巧有保卫人员前来拍照,顺便在帐篷前摁下了快门。照片冲印出来后就被其中一位姑娘压在了箱底,直到30多年后有关方面征集文物时,照片才从重见天日。
2014年8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之际,王兰娣、俞锡君和罗惠英终于得以在金银滩再会,遗憾的是,范德娟已经离世。
不久后,她们收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颁发的、参与原子弹研制的荣誉证书,但三姐妹的生活依旧低调平和。王兰娣在广东忙着照看孙子,四川绵阳的俞锡君则喜欢多走走、遛遛弯,上海的罗惠英除了照顾老伴的生活起居,最享受的就是做手工的个人时光。
68年时光过去,姑娘们青丝已变白发,深情却依旧如故。这一张特殊年代的合影,留驻了她们的芳华,记载了她们的激情、热血与忠诚,同时也让青海金银滩有了更深一层生命与价值的意义。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张蕴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