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留学新的申请季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多所美国名校又双叒叕进行了申请政策调整。变化之多改变之大,让不少家庭都有些眼花缭乱&手忙脚乱。
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如何寻求答案与出路?!本期《海外路路通》特别邀请到了爬藤大神Brian和学霸爸爸潘鹏凯。
Brian毕业于耶鲁和斯坦福,在从事留学顾问的16年里,已把数百位优秀的孩子成功送入藤校,可以说是“阅孩无数”。
麻省理工博士潘鹏凯今年升级为“牛爸”,女儿同时斩获哈佛、麻省理工以及普林斯顿三校offer,家庭教育必有过人之处。
海外路路通 | 美国留学——本科申请之变(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1. Brian:进入名校的孩子有这些共性
01 很强的学术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类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这里不仅仅指学业上的习惯,还包括生活上的,比如保证早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爱阅读等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也同时造就了孩子拥有更强的学术能力。
02 父母和孩子建立了统一的名校目标
有些家庭在孩子的升学目标上常常会“仰卧起坐”,一会儿“躺平”,一会儿又觉得要“鸡娃”。其实这样做孩子反而会迷茫。
如果决定要冲名校,需要在早期就和孩子统一名校目标,大家把劲往一处使。
越早树立明确的目标,对孩子越有利。
03 文理科平衡,不偏科
能够进入名校的孩子,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偏科。毕竟,美国在本科阶段,秉持的是通识教育,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理科之间保持平衡。
因此时间往前倒推,也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孩子的文理科需要保持同步发展。
04 在体育或音乐方面有优势
Brian一直很重视自己孩子在体育和音乐方面的培养,因为他知道能够进入藤校的孩子,一定是在体育或者音乐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美国大学希望通过体育或音乐,来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05 家长和孩子有良性的沟通
在接触了无数青春期孩子后,Brian也提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尤其是名校毕业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认为自己是名校毕业的,孩子就应该一样读名校。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2. 手握三份藤校offer的秘诀在哪里
毕业于麻省理工的潘博士,并没有刻意要求女儿Emily申请自己的母校。
出于对理工科的喜爱,Emily选择了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进行参观。因为这三所名校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机器人都是很强的专业。
她也和校内的学姐进行了交流,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麻省理工。
当然潘博士对这个结果也很高兴,并且总结了Emily能够申请到理想大学的经验:
01 家长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潘博士在出国前在浙江大学做过三年老师,回国后也一直用AI来赋能教育内容,因此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他有着足够的信心。
他一直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家里的两个孩子中,Emily的观察能力强,而哥哥则擅长语言表达。
家长只有对孩子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梦想。
02 孩子保持好奇心
Emily一直保持着一份好奇心。比如去博物馆参观,她更喜欢选择一座雕塑,坐在面前安安静静地把它画下来。
通过绘画她对于这座雕塑的理解和走马观花一定是不一样的。强烈的好奇心帮助她提升了对知识的内化能力。
03 通过教别人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一定要通过重复地刷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
Emily经常帮助同学讲解难题,通过这种方式她对学科的理解就更深入了。孩子看起来学得并不费劲,因为她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很高。
04 高中阶段不给孩子压力,把申请主导权还给孩子
在申请学校这件事上,潘博士坚持的观点是,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在申请过程中也不要包揽孩子的整个过程。
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和做选择,有问题可以和孩子讨论。但家长更多的是在一旁“敲锣打鼓”,给孩子鼓劲。
3. 美本早申未成功该做些什么
每个走在美本申请道路上的学生和家长都能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即使是像Emily这样的学霸,在早申阶段也有过被斯坦福拒绝的经历,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为了帮助Emily调整心态,潘博士火速从上海飞到圣迭戈,在那里陪足女儿两个星期。
面对失败如何调整心态?潘博士给Emily讲了当年他的网球教练传授的方法:“你不要想打赢这场比赛,就想着赢一分都好的,不要想你输了那个球,只要想下一分你能不能赢”。
在这样的心态下,Emily积蓄力量,用两个月的时间为常规申请做充足了的准备。
她在学校官网、社交网站上查阅资料,看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反馈,就这样对20多个学校进行了研究,每个学校花10到20个小时来了解它的特质,是否和自己匹配。
四五百个小时对这20多个学校和相关专业的研究,为Emily最终获得麻省理工的录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早申阶段遇到挫折的同学们,及时调整心态,做好充足的准备,有的放矢,是逆转局势的关键。
4. 已经拿到早申offer是否该选择稳妥上岸?
今年美本的早申政策也有明显变化——早申的录取率远高于常规录取。
Brian解释了这一变化:早申录取和常规录取比例差距特别大的一般是排名十几到二十几名的学校。这些学校特别在乎入学率,因为ED的入学率是100%,而RD的入学是不绑定的,可能录了十个最后只去一两个。为了不影响学校排名,它们必须要优化录取率的数据。
EA (Early Action 提前申请,非绑定录取)
ED (Early Decision 提前批次,绑定录取)
RD (Regular Decision 常规申请)
拿到早申录取通知是否该选择稳妥上岸,对于很多家庭关心的这个问题,Brian认为既然选择了早申,就应该信守承诺。希望学校重视你,你也要重视学校,这种尊重是相互的。
同时他也强调,择校千万不要一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在截止日期前什么都没完成。
应该一边考虑你的选择一边执行,在最后的几个月几个星期里,不断向前推进,完成申请文书。
最后,他也希望家长做出决定后就不要纠结,不要到处去攀比,维持好心态。
5. 美本申请如何写出优秀的大小文书
01 大文书
美本申请中,文书的准备一直是重要的一环。潘博士在陪伴女儿申请的过程中,看过她大部分的文书,所以对于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书,他给大家总结了三个“真”:真实、真诚和真人。
“真实”
好多同学和家长,为了让文书看起来漂亮,会做一些“化妆”,甚至还会请人代笔,或者用Chat GPT来写。这些在潘博士看来都是扣分项,后果很严重。
他认为文书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写,只有他们才能写出一个17、18岁孩子的风格。
“真诚”
很多孩子的文书里有漂亮的履历,比如俱乐部主席、社团团长。但是如果做这些活动只是为了给文书增添内容,而没有实际的成果,在文书中是无法体现孩子对这项活动的热爱,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活动以及做了之后对学校有什么帮助。没有这些回答,文书内容必然空洞。
所以真诚很重要,只有做真正热爱的事,才能让招生官在文书中看到你的热情所在。
“真人”
招生官希望通过文书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所以文书要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写作的技巧是有很高要求的。
02 小文书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申请者,有些学校除了大文书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学生提交小文书(Why School?)。
关于如何写好小文书,Brian也给了大家很多干货。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重复大文书的内容。毕竟学校希望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小文书可以从学术的角度为招生官提供参考。
其次,观点要明确。小文书字数有限,不要啰嗦了半天,最后招生官看不到想要表达的点。
第三,不需要刻意打造完美人设。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历了哪些对他成长有帮助的事,通过什么样的挫折学到了什么东西。和大文书一样,需要体现的是真实的人。
最后,小文书也可以展现自己的幽默感。一个人只有特别有自信时,才愿意自我讽刺。从这份幽默感中,学校能看到学生的自信。
总之,在小文书中尽量展现自己有个性的一面,以及成为一个学者的潜力。
希望大家都能写出让招生官“怦然心动”的文书。
编辑: | 张馨元 |
责编: | 袁宏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