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成绩十分亮眼,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纷纷亮出身份,认领摘金夺银的自家学生和校友。“00后”清华学霸杨倩勇夺首金,西南大学学子斩获两金一银一铜。而上海交通大学,更被大家调侃为今年奥运金牌榜的“大赢家”:经管学院本科生孙颖莎击败强劲对手伊藤美诚,携手同学王曼昱摘得乒乓女团冠军;校友马龙乒乓男单卫冕冠军;校友汪顺勇夺男子200米混合泳夺冠。
运动员的高学历从哪来?
奥运健儿们能够入读名校,得益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高校将预备班、预科班向优秀运动员开放。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多部(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明确作为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渠道。如今,有235所高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示范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学校。
这些体育领域拔尖的奥运健儿,在校期间要兼顾训练和学业,其实并不简单。
根据任课老师们的反馈,运动员们要利用晚上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听课,还要完成普通大学生的课业。他们基本的课时量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同,每天刚刚训练完就要赶着上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石桂峰眼中,这些运动员们非常珍惜上课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中度过,因此十分渴望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机会。
接触过大量职业运动员的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孙麒麟表示,竞技体育是残酷的,运动员为了国家的荣誉,付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数十年如一日,只为了一个目标,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响起。“他们在体育专项技能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高峰,但是长期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让他们错失了文化课学习最好的实际,他们应该得到一种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偿。而高等院校里的人文、历史、金融、经济、管理、新闻媒体、法律各方面的知识教育,会对整体素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孙麒麟说。
于是,大学生运动员们开始了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在校期间既要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又不能落下课业。更难的是退役之后,他们要继续完成学业,步入人生新的赛道。
退役后的新生活
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子平衡木银牌的体操运动员眭禄,退役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体育教育系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留校成为了一名老师。
要更快适应新的身份,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大学的学习,不仅能给予他们专业能力上的支持,还有心态上的帮助。
眭禄进入大学,坚持热爱的体育事业的同时,也将经验和体育精神带给了更多人。从世界冠军到平凡的教师,最大的转变在于心态。眭禄说:“做老师以后,是完完全全没有光环的,因为你要去服务学生,首先得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在体育课上,眭禄纠正学生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规律,作为老师的她获得了新的成就感。虽然她并不是要将学生训练成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但眭禄仍毫无保留地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在她心中,不管在教谁,出发点都是能让学生学会更多有用的东西。
体教融合奥运精神进校园
体教融合推广的初衷,是要让为国家做过重大贡献的运动健将,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方面,奖牌得主们也将竞技体育的精神带入了校园。同学们可以从竞技运动员的身上,看到他们顽强拼搏、用青春为国家的荣誉作出极大牺牲的故事,这些都将持续激励校园中其他的学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朱厚真 李维潇 实习生:斯丹婷 白宇 徐鸣 编辑:陶亦益)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