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不能承受食品之"假" 暗黑料理"潜规则"如何得破?
假的海天酱油、假的李锦记蚝油,假的王守义十三香。这些都是位于天津的调料造假中心的"杰作"。
脏乱不堪的造假窝点,塑料桶里盛着各种酱色液体,印着名牌标签的瓶盖随地都是。这些窝点位于天津静海区独流镇的普通民宅里,大约有4、50家。两年多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假冒劣质调料,从这里通过物流配送或者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黑龙江、新疆等多地。而其原料,基本都是使用过的调味品、劣质鸡精或是工业盐。凭借着上亿元的年产值,造假窝点的老板纷纷开上了保时捷。
调料造假中心被曝光
食品造假早已不新闻。仅仅上个月,北京、长沙等地就曝出鸭肉变牛肉,猪肉变鲍鱼的案例。
有网友戏称,中国人是吃着假冒伪劣的食品长大的,这个说法当然是太夸张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食品容易造假,知乎的网友还特地为此列了一份清单。最容易造假的食品分别是蜂蜜、葡萄酒、牛羊肉、鲜榨果汁、食用油和粉条。有点良心的造假者大多是以次充好,以低档同类产品冒充高档的,黑心的则是直接使用各种工业原料,丝毫不顾及对人体的健康有多大损害。这种造假,简直是泯灭良心了。
有网友编段子,吐槽国人活在假货之中。早饭是地沟油油条,午饭是人造鸡蛋加注胶牛肉,晚饭是石膏豆腐和甲醇勾兑酒。
这种现实,让人觉得既难过又无奈。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究竟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属于"分段管理",食品管理涉及到7部法律和8个部门。食品监管看似威严壮观,但因监管对象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以及监管机制运转不畅等,监管成本高昂,监管效率却大打折扣。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中,很少有监管部门能在事发前主动发现问题的,总是媒体率先曝光,随后相关部门再加强监管和查处。与此相对应,经营主体违法成本却偏低,与造假掺假带来的高额利润相比,有黑心商贩甚至觉得违法也值。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产业发展等多重因素,倾向于"淡化处理"和"内部处理",等时日一长,风声一过,非法行为便一切照旧。另外,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也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得到根治的重要原因。
【视频】专家厉曙光:地方监管对"潜规则"视而不见
到底怎样才能阻止黑心商贩的牟利之举,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舌尖安全起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根本之道还是要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并提高黑心商贩的违法成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说,对食品药品掺假、冒牌等问题,要善于发现"潜规则",研究破解方法。这个潜规则在行业里其实是明规则,大家都知道,但谁来做第一个打破它的人?监管部门玩忽职守、视而不见,谁来监管?说到底,监管部门还是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落实习大大所说的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实习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