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的药物研究人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员王逸平把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扑在了研发新药上,身患疾病的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想要尽快让新药能够面世,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指导生命尽头,一起来人士一下这位值得尊敬的时代楷模。
夫人方洁代表王逸平接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的"时代楷模"称号,颁奖现场响起了他生前最喜爱的舞曲声,《友谊地久天长》。
王逸平妻子方洁结果奖杯时说,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丈夫,都没有想到会给他这么高的一个荣誉,他其实还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夫人口中的普通人,做事却一点都不普通。王逸平,这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花了整整13年,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这一现代中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截止目前已让2000多万患者受益。
王逸平本科学的是医学,一次偶然机会他碰到了一位病人,知其病却无药可治的无力感,让他下决心从此投身新药研发。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沈建华告诉记者,做药本身就很困难,要做一个真正被患者和医生认可的一线药,可能是难上加难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把科研工作的主要的精力放在出新药上,那么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间,可以讲王逸平在这个方面,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表率的作用。
为了研发新药,王逸平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李惠惠是王逸平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她回忆说,每天,王逸平早上7点20到7点半左右就来到了所里了,然后晚上他10点半跟研究生们一块走,甚至很多时候都11点才会回去。
而做药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常熬人,过程当中就又要合成几百个到几千个化合物。
在王逸平生前的采访中,他介绍说,小组我们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来确定这个有效成分,一直到后来确定了丹参乙酸镁作为最有效的成分,把它定到了整个药材制剂的质量标准以后,这道坎总算过去了。
其实早在1993年,王逸平就被确诊为克罗恩病,这是一种肠道免疫疾病,目前原因不明,无法治愈,病发时会腹部剧痛,乃至便血、昏迷。他还曾因此切除过一米多的小肠。疼痛难忍时,他甚至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止痛针。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沈建华回忆说,有一次大家在汉堡开会,他那时候突然间地发病了,疼痛很厉害。大概有三天三夜的时间,他都是躺在床上的,不能吃东西。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泡在浴缸里,用热水来缓解。
似乎是感知到了身体的每况愈下,王逸平开始与时间赛跑,他加量服用激素类药物,希望能集中精力 完成两个新药的研发,其中,有他负责药理研究的治疗心律失常的"硫酸舒欣啶"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他还在和搭档一起研究如何把丹参多酚酸盐做成口服制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说,因为口服的(丹参)它的利用度比较低,到了体内以后不吸收不利用,全国其实都在攻克这个项目,但都没有成功。就在他走之前的前不久,他说丁院士啊,我要报告你个好消息,最近有一些突破了,再证实以后我再给你报告。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12-25,成了王逸平55年人生的最后一天。当学生们发现他倒在办公室时,一旁茶几上还摆放着止痛药。
“人生也会有高峰有低谷,关键要有耐力,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再战一个回合。”在毕业典礼上,王逸平曾经这样鼓励过学生们。而今,斯人已逝,办公室日历本上标着的那些没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只有靠他的团队和学生们继续了。
李惠惠说,王逸平导师告诉他们,做科研是一种失败肯定比成功多得多的,面对这些失败的时候,一定要有再战一回的精神,有再战一回精神的是不会被打垮的,自己会时刻记住这句话。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说,他是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确实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种做法,写在新药证书上,写在患者的健康上。
王逸平不忘初心,胸怀大爱,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锐意创新,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他坚韧执着,奋发忘我,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与病魔不懈斗争,投身科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进之歌,不愧为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晓宇 编辑:傅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