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对中国的言行充满了“新冷战”思维。冷战是什么?“新冷战”又是什么?美国会不会、能不能对中国发起“新冷战”呢?在12-24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就此展开了主题演讲。说到思维逻辑,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提供了一个视角。
美国为什么会有“新冷战”思维?背后从文明演化的角度看,有一个非常深的历史根源,简单说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国族建构,或者叫民族建构还没有完成,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任何的文明都需要有一个外壳,我们人会有皮肤,甚至连地球都要有个大气层,因为你要能够控制物质、能源、能量的交换,才可以产生生命。美国过于特殊,第一,它占有了巨大的土地和资源,所以没有资源的竞争;第二,它独特的安全环境也是人类历史上很罕见的,导致美国没有特别强的冲动或者必要,去建立这种外壳,所以美国在上升期的时候这种开放的心态归根到底是它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我们今天讲冷战,冷战对美国国家建构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长的自然的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再看欧洲历史,它民族文化的形成靠两点。第一是靠强行的同化、靠暴力,第二是靠驱逐,把异质的文化,包括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各种各样的异质因素给排斥出去。美国是个移民社会,所以它需要移民,不会排斥,就会采取归化,即强行同化、强行进行语言同化。一直到70年代,美国对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取强制绝育、儿童采取强制同化教育,这是它建构国族的一个手段。冷战导致美国人不得不去向着进步的方向转化,在它没有完成国族建构的过程的时候,突然转入了一个进步主义的时期,它会去讲跟着苏联搞普选权、搞民族平等、性别平等,产生了一种文化多元主义。这个文化多元主义跟选举制度、代议制度相互反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美国产生了一种以不同为美、以少数为荣的这样一种心态。
美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也阻断了它的民族建构的这种过程。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乡村少年,突然一夜之间君临天下,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个人的基础人格还没有形成,就要去建立一个帝王人格,一旦皇位摇摇欲坠,马上你的心态会坍缩,坍缩到一个没有完成的基础人格,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巨婴心态。美国今天就是典型的国族建构没有完成,就进入了帝国状态,然后帝国一旦摇摇欲坠,美国感觉到了没有皮肤的这样一种寒冷。所以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控制身体内部和外部的这种能量、物质和资源的交换,所以就会去寻找敌人。今天美国搞的所谓“新冷战”,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