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您平常喜欢读一点外国文学吗?人物的名字太长、文化背景不相同、翻译好像也有点问题,这是不是在阅读外国文学时的烦恼?的确是这样,我也曾经遭遇过。但是读一点外国文学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索,开阔我们的视野。如果在其中还能感受到一些美,或者不一样的感动的话,那么阅读的愿望和收获就已经是完成和足够了。
从今天开始,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外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或许只是世界文学的一滴水,或者是只是一个侧面,但我依然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扇窗让我们可以一起眺望更远的地方,在外国文学铺就的这条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您愿意跟我一起走这样一段路吗?
今天我们先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拉丁美洲。的确,非常的热情,非常的迷人。而在这块土地上也诞生了著名的作家。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等。马尔克斯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让所有的文学爱好者百读而不厌的。他所开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也启发了不少的作家。比如,中国作家莫言就深受他的影响。让他找到了讲述家乡故事的一种方式。
今天,我想为大家朗读的是马尔克斯写于海明威逝世20周年的一篇文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与海明威相见》。
195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他偕同妻子玛丽威尔西漫步走过巴黎圣米歇尔大街时,我一下子便认出了他。他在街对面,正朝着卢森堡公园那个方向走去。当时她虽然已经58岁,但当他出没于一个个旧书摊,隐没在巴黎大学青年学生的人流中时,竟显得那样的生气勃勃,富有活力。人们哪里会想象到,他的一生只剩下最后四年的时间了。
瞬间我仿佛像以往那样,觉得自己被分割在自我的两个对立的角色之间。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上前请求拜见,还是穿过林荫大道,向他表达我那谦卑的倾慕之心。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我都感到极为不便。我只是把两手握成杯形放在嘴边,如同从丛林里的壮汉那样,站在人行道上,朝着对面大声喊道:“艺—术—大—师!”欧内斯特·海明威明白,在这一群大学生中不可能会有另一位大师的,于是他转过身,举起手,亮着孩子般的嗓音,用卡斯蒂利亚语对我高声叫道:“再见了,朋友!”这就是我见到他的唯一时刻。
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她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这是人们可以理解的。像他那样的内在紧张状态是严格掌握技巧而造成的,但技巧却不可能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宏大而又冒险的篇幅中经受这种紧张状态的折磨。这是他的性格特征,而他的错误则在于试图超越自己的极大限度。这就说明,为什么一切多余的东西在他身上比在别的作家身上更引人注目。如同那质量高低不一的短篇小说,它的长篇也包罗万象。与此相比,它的短篇小说的精华在于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就是作品中省去了一些东西,确切地说,这正是使作品赋予神秘优雅之感的东西。
意大利、西班牙、古巴半个世界都留下了海明威的足迹,而这些地方它只是淡淡提及。在科西马尔这个哈瓦那附近的小村子里,在《老人与海》中孤独的渔夫居住的地方,安放着一个纪念他英雄业绩的匾,上面挂有镀了金的海明威半身像。在古巴了望台庄园的住所里,他一直居住到逝世的前夕。那座房屋在树荫中仍保持着完整无缺,里面仍旧陈列着他的各类藏书,安放着他的猎物和写字台,放着故人的那双大鞋子,以及他生前从世界各地弄来的许许多多的生物小玩意,这些东西直到他逝世之前还属于他所有。现在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但这些东西却仍然存在着,他曾经以占有他们的魔法赋予它们灵魂,而现在它们则同这颗灵魂共存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尔克斯对海明威的一种情感,是英雄对英雄的一种情感。他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都做过记者。海明威还做过军人。而马尔克斯的祖父曾经是上校。马尔克斯并深受他的影响。马尔克斯开创的是魔幻现实主义,而海明威开创了新闻体的小说。他们两个人年龄相差近三十年年,但是不能够阻挡他们在心灵和情感上的相通。
我想到了海明威那句著名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编辑: | 陈茜 |
责编: | 兰欣翰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