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马来西亚人黄智才刚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毕业,如今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生。
以前,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在上海就业。而黄智才毕业后能留沪工作,得益于上海去年颁布的《人才20条》政策。其中明确,在上海地区高校取得硕士以上学历,且在上海自贸区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就业的,可直接申请办理 外国人就业手续和工作类居留许可。截至今年8月,已有64名留学生获得了外国人就业证。但上海用人单位对国际人才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希望政策扩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为了突破海外人才引进机制瓶颈,对标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今天,上海公布《人才30条》政策,将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就业的学历标准,从"硕士"放宽到了"本科"。
其次,对人才20条中 社会反响较好,但实践存在问题的政策,人才30条也进行了补充和深化。比如去年20条曾规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收入,在扣除研发成本后,可按比例奖励个人和团队,但在操作时,不少高校科研团队都遇到了困难。
基于此,这次人才30条明确了分配奖励的细则和比例,指出高校、科研院所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在扣除处置过程中直接费用后,其净收入的70%或以上,可奖励个人和团队。而且以股份 或股权形式 给予个人奖励的,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考虑到科技成果转化可能存在 失败的风险,30条还给高校负责人抛出"定心丸",明确 成果转移转化定价过程中,只要单位领导决策和实施过程合规,就不因后续价值变化 追究决策责任。
"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是《人才30条》的核心。到2020年,上海争取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 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上海成为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如果把上海原来相对较为分散的人才政策,称为1.0版,那么,去年出台的人才20条是2.0版,今天出台的人才政策30条就是3.0版,3.0版着重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再完善、再突破、再创新。 创新创业,人才为先。相信在一系列围绕"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政策支持下,更多海内外人才将被吸引、集聚,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编辑:施荔)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