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国再次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时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5000 多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贫困是全球性难题,发达国家也难以消弭本国内的贫困鸿沟。中国用五年成就了一个 " 世界奇迹 ",并将更进一步攻坚克难,做好精准扶贫。
近期,全国 130 名记者,深入 22 个省份 110 个贫困村,跟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调研长达一个月。他们发回的报道,都带有泥土的芳香,是五年来脱贫攻坚最真实、最鲜活的样本。
记者王冬艳(右)和村民一起拔草
22 个省份、110 个贫困村、130 名记者。从 2017 年 4 月底开始,一场 " 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 采访行动拉开序幕。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现代快报等 130 名记者奔赴中国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调研期间,他们跟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截至 5 月 18 日,调研活动过半。130 名记者发回的报道,篇篇都带有泥土气息,是中国脱贫攻坚最真实的样本。过去的 5 年, 是砥砺奋进的 5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5000 多万。而这些记者,既是中国精准扶贫工程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一名参与者。
同吃同住同劳动
零距离接触乡土中国
" 吃饭喽 "" 要得要得 "……
现代快报记者臧晓松和施向辉在贵州省正安县庙塘镇宝山村驻点,半个月过去,他们发现自己脸黑了,走路快了,肚子小了,一天吃两顿饭也不饿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跟当地村民交流的时候,嘴里竟然能时不时冒出几句当地的方言了。
记者施向辉在村民家中帮忙做饭
有的记者都快成了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现代快报记者王冬艳和徐洋在四川绵阳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驻点,她俩一个是 89 后,一个是 90 后。半个多月来,这两个平日里的网络达人过上了 " 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 " 的生活。她们每天早晨天刚亮就跟着村民起床了,一起到田间地头干农活。洪溪村种植丹参,这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在丹参已经冒芽,必须要把田埂里的杂草拔掉。刚开始,王冬艳她们走进丹参田里的时候,就怕把丹参苗给踩坏了。当地村民已经拔完了一垄杂草,她们手忙脚乱才刚刚开始。不过现在,她们可以在田埂上倒退着拔草,虽然速度还不算快,但绝不会踩到丹参苗了。到了夜里,村民休息的时候,她们便开始整理素材、写新闻稿件,一直到凌晨。
记者王冬艳和徐洋在四川绵阳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驻点
" 必须坦白,接到任务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 现代快报记者王凡在河北威县贺营镇袁家庄村驻点,跟她在一起的还有 90 后摄影记者田沁。这两个年轻的美女记者从小在城市长大,也从没离开过父母这么长的时间。4 月 30 日晚,当她们到达袁家庄村时,迎接她们的是村庄的落日," 很奇妙,那一刻,我们的心突然安定了下来。"
记者王凡和田沁在采访
同样参与驻村调研活动的农民日报记者李朝民感慨:" 同吃同住同劳动,汗水确实很咸。此次调研对我来说很奢侈,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乡土中国。"
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
发回最真实样本
臧晓松和施向辉所在的宝山村,是贵州正安县面积最大的贫困村。这个村处于深山之中,地广人稀,86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住着 2000 多人。其中,有一半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全村还剩 900 多人,分散在 16 个村组中。
记者臧晓松在帮村民干农活
山多、面积大、人少。对于臧晓松他们来说,这是采访最大的挑战。每天都要步行十几里的山路,才能走访一个村组。但他们已经计划好,要在一个月内,把这 16 个村组全部跑完。
现代快报驻点河北袁家庄村的记者田沁,为了拍摄一段村貌的视频,不小心摔倒,导致尾椎骨骨折。但她还是坚持在驻地整理完拍摄素材之后,才听从报社安排回到南京。与此同时,另一位记者刘玉莹赶赴河北,接过了她的担子。
其他各组的记者也是如此,都驻守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精准扶贫第一线,跟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调研半个多月来,他们用脚丈量当地的每一寸土地,发回了最真实的扶贫样本。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侯凯笛和高文鹏在宁夏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八家村驻点调研。他们发回的一篇报道,感动了许多网友。当地一个叫宁相春的村民,今年 60 岁,3 年前,31 岁的儿子二军遭遇车祸高位截瘫,神经断裂。二军只能感受到饿不能感受到饱,三年时间长到了 180 多斤,平均三四天就要输一次液。为了方便每天带儿子出门看看,宁相春自己设计了一套轮滑设备。而当地政府也给了宁相春两头牛,希望来年下个小牛犊让日子好过些。
宁相春的故事,是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一个典型,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救济、补助等方式来助他脱贫。
现代快报记者王凡采写的 " 梨嫂 " 则是另一个脱贫样本。" 梨嫂 " 李秀红是河北威县贺营镇袁家庄村人,梨是袁家庄村脱贫致富的法宝。土地流转被梨园收走之后,她学到了种梨技术,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金,还能在梨园打工挣钱。李秀红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她劳作的梨园里看到梨花。因为梨园,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她的女儿还考上了大学。
记者和 " 梨嫂 " 李秀红(左)一起劳动
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也是记者笔下的 " 常客 ",他们的故事一样感人。今年 44 岁的严华国是四川洪溪村支书。洪溪村在 2008 年 "5 · 12" 地震中受损严重,2013 年泥石流灾害又冲毁了居民安置点的 29 户人家。洪溪村脱贫致富有两个瓶颈,一是村里没有实体经济,二是道路不通。
四川绵阳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在进村的山路上,有村民赶羊经过,这是一条河道里面的路,每年 6、7、8 月份雨季来了就会涨水走不了。
严华国作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从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开始,带动村民种植丹参,还养起了蜜蜂。为了解决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当地政府还投资三千万元,在高山上开路。现在,当地很多原本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创业,搞起了养殖和种植。
洪溪村支书严华国在找蜂王,一箱蜜蜂的工作效率主要看蜂王好不好。
既是记录者
更是精准扶贫的参与者
" 过去 5 年,我家有新房子了。"
" 过去 5 年,我家儿子讨上媳妇了。"
" 过去 5 年,我家女儿考上大学了。"
" 过去 5 年,出山的路通了。"
" 过去 5 年,我贷款把房子修好了。"
……
130 名参与驻村调研的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来自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最真实样本,记录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居民生活的变化和收获。经济日报开设专栏 " 金记者扶贫日记 ",报道了更多贫困户的 " 小确幸 "。
" 补丁比窟窿大了,就会再有梦想。" 一个叫李根旺的贫困村居民,看到农民日报记者吴晋斌时,说下了这么一句心里话。朴实中蕴含哲理。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7 年是全面攻坚的关键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确保再完成 1000 万以上减贫任务,以脱贫攻坚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正是有了过去五年脱贫攻坚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居民才会像李根旺一样,再次怀抱了梦想。
而参与驻村调研的记者,也不把自己仅仅当做是一名记录者,而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经济日报记者姜帆在贵州省凤冈县永和镇党湾村调研,发现这里有一个种植大户任光兴种植了 400 多亩的枇杷和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但山路陡峭难行。姜帆说:" 我在这里蹲点采访已经 12 天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帮助到这里的乡亲们,早日把这条山路修好,助推当地产业发展,让乡亲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路。"
现代快报记者臧晓松也在考虑着如何把江苏的资源对接到贵州来。" 我所在的调研点也种苗木,让我想起了我们江苏的宿迁。" 臧晓松说,宿迁发展苗木经济全国有名。现在,他正在对贵州当地的苗木发展做进一步的调研。
现代快报记者王冬艳则在为四川洪溪村的电商发展操心。" 当地的中草药蜂蜜、土鸡,真是宝贝,城里人想吃都吃不到。" 王冬艳说,因此她想到了现代快报的电商平台——亚夫优品。看能否牵线搭桥,把这些 " 宝贝 " 介绍给城里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