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由来已久,新一代人工智能也提了多年,但这一领域真正“闯”入公众视野,不得不提到ChatGPT刮起的“旋风”。
近来Sora又以“小团队、大作品”惊艳亮相,中国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不免又被问及为什么这样的创新没有发生在中国?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重磅创新成果?
此时,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上海。
大模型之争 算力资源有多关键?
国产AI大模型迎来对标全球顶尖版本时刻!
4月最后一周,商汤科技发布最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日日新5.0”,具备更强的知识、数学、推理及代码能力,综合性能全面对标GPT-4 Turbo,并在主流客观评测上达到或超越GPT-4 Turbo。
有意思的是,他们把新品发布的地址选在了浦东的智算中心。
眼下,人工智能不仅能辅助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还能实现自动驾驶,成为解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钥匙”。
在工业领域,“AI+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数字采购营销;在医疗领域,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辅助瘫痪人士进行康复治疗……
商汤科技CEO徐立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将会去重塑行业的固有认知和固有流程。
也正因如此,各国都将AI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纷纷抢占人工智能竞争制高点。
目前,全球对于AI大模型还能拓展出哪些新场景争论不休,但算力是AI时代的能源,未来将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早早就变成了一项共识。
无论是从无到有地训练出一个大模型,还是有大模型加持后,聊天机器人靠“推理”每秒回答上百万用户的各种花式提问,背后都离不开算力支持,尤其是智能算力。
然而中国距离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却在悄然被拉大。
一方面,去年行业内最先进的英伟达芯片相继遭遇禁售,另一方面,国产AI芯片替代迟迟不能打开局面。
国产大模型如何保持高速发展,考验不小。
上海是全国大模型产业生态最好的城市,集聚最多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近百个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相继发布,大规模智算集群、大模型测试验证中心和40余家投融资机构全力支撑服务大模型训练、测评和投融资。
“模都”上海,会如何打造算力?跑赢了算力之争,国产AI大模型就真的“一马平川”了吗?
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负责人陈明告诉记者,自从Sora爆火之后,带起了一场算力“军备竞赛”,各公司通过不断增加模型参数和数据量,期待实现“大力出奇迹”。
去年行业搭建算力集群都以1万张显卡为目标,而到今天5万张都开始变成常态。的确,某种程度上,算力决定了市场竞争力。然而,随着大量算力的增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陈明告诉记者,像AIGC(智算中心)基本上现在单匹的算力,全天用电大概是2400度,全年用电量在1亿度以上。一亿度电相当于国内40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但即便AI是“吃电狂魔”,各地投资算力的脚步却并未停歇。统计表明,算力每投入1元钱,或将带动3到4元的GDP增长。为此,长三角都在纷纷布局超算中心。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副总工程师陈俊琰认为,各地都要去布局算力,“难免会重复建设,导致浪费”,一个算力调度的枢纽平台亟待建立。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整体算力利用率仅有不足30%。供给结构与用户需求不平衡、不匹配,出现供需错位的情况,导致大量算力闲置。
如何把“纸面算力”变为“可用算力” 上海尝试“破题”
早在2021年5月,“东数西算”工程被提上日程,上海就是其中最早部署的城市之一,目前市内各数据中心各企业到全国八大算力枢纽间的平均时延为12.84毫秒,全国领先。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介绍说,根据大模型企业,训练、推理和业务部署的不同需求,政府鼓励和支持运用全国的算力网络的资源,来实现这样资源的高配置。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绿色能源与算力中心的结合,来实现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要求。
不过,由于网络时延等限制存在,并非所有算力服务场景都适用“东数西算”,比如自动驾驶、证券交易等低时延业务场景就必须就近计算。
当全国算力协同仍存技术瓶颈,“寸土寸金”的上海怎样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检验着“模都”成色。
2022年,上海出台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提出把上海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不仅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了“上海方案”,也为上海接住大模型浪潮铺了路。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8年1340亿元到2022年突破3800亿元,年均增长超29%;规模以上企业数也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
与此同时,上海今年还将继续加快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用以联通全市70%以上主要算力资源,升级扩容上海超算中心高性能普惠算力供给能力。
张宏韬告诉记者,上海谋划打造的是一个“算力超市”,将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通过公共财政给予一定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一个杠杆作用。
打造“模都” 上海一直在努力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目前已经汇集58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其中86%为垂类应用,涉及众多不同领域。
今年全国前4批次通过上线备案的大模型中,上海占据24个。而上海的24个备案大模型,徐汇区独占15个,集中在模速空间。
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入驻企业中一半有海归背景,这些企业不仅可享受房租减免,还可获得算力、数据、评测、金融等大模型研发所必需的资源便利。
他们的算力调度平台,对接了商汤、华为、腾讯、阿里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等9家供应商,超过50000张GPU卡,全力保障大模型企业算力可用、够用、好用。
从事文生视频大模型开发的科技公司智象未来,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将在5月初发布自己的“智象视觉大模型”,目标直指Sora。
为何选择上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算力支持大、应用场景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如果说现在正值大模型的“风口”,对初创大模型企业而言,吸引大公司投资、合作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
在模速空间直线距离1公里外,西岸数智中心已开工。
建成后,体量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西岸数智中心将成为模速空间的外延承载地,满足大模型企业在孵化、加速、壮大、成立总部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空间接续。
“Al+”是这一轮大模型浪潮的核心,大模型有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上海已抢占先机,跑在前列。
编辑: | 王骋 |
摄像: | 张琦徐进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