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南码头路街道六里新村,建于上世纪50年代,里边既有“小梁薄板”的房子,也有最初的非成套职工住房;漫长的岁月,让这片居民区变得破旧不堪。今年,浦东决定率先尝试,以公益性征收的方式,来实施地块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目前,这里已进入房屋价值评估阶段,而对征收组和属地来说,眼前有道特别的难关,先要合力去攻克:那就是说服居民去办产证。这是为什么呢?来看记者蹲点调查。
局促的空间内,冲突再起,为了产权份额该怎么分配,沈家兄弟俩的每次协商最终都以吵架告终。做哥哥的抱怨弟弟主张要2/3的产权,只给自己1/3;而做弟弟的则大吐苦水称两家官司打了十几年。
兄弟俩老房子所在的六里新村,上月底下发了地块征收令,涉及257户居民,8000多平方。居民们蜗居了几十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4、5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纠纷不断;有的“小梁薄板”房,房顶都已剥落,砖块外露。
南码头路街道六里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管晓燕告诉记者:“二次供水也好,管道煤气改造也好,包括电线新排也好,墙体都没办法排进去了,所以到目前为止,257户里面 要么就是用电磁炉,要么用钢罐煤气,都是这样生活的。”
居民们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为此,浦东在全市首创了公益性征收的方式,启动了地块改造。然而很快,产证的问题出现了。像沈家兄弟的房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建造的公有住房,当时因企业改制等历史原因,仅办理了土地证,没有办理产权证,这就意味着,企业无法将房屋出售给居民,而按照征收政策,租赁房和产权房的差别很大。
浦东征收一所项目经理陈越给出解释:“如果现在是承租的公房,只能是做公房换算系数,享受80%补偿;如果产证做出来,就是以证载的面积去进行补偿的,而且是100%,所以对居民来说,不办产证肯定在补偿款上面是有损失的。”
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新区“两旧一村”专班绞尽脑汁,明确采取企业出函的方式委托房改办代为出售,来为这部分家庭打通办产证的路径。看起来,堵点被打通了,然而,要办产证,就需要户口在册人员约定产权份额,于是,在这一步,不少家庭内部直接炸了锅,办证的流程也被一拖再拖。就像沈家兄弟,为了能够推动他们家 先去把产证办出来,街道、居委、征收组给他们调解了好几次。
居民区书记建议,采取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请估价师先行估价,算出补偿价值,这样可以让两兄弟明白,到底是只盯着没产证的80%份额分蛋糕划算,还是兄弟俩先合力把产证办出,自家蛋糕做大后,再来协商份额划算。
居民票选确定了房屋评估公司后,估价师很快入屋测量,初步测算显示,兄弟俩的房子在做出产证前后,补偿款可能要相差七八十万;有了明明白白的数字,也许能让两兄弟明白,合力先将蛋糕做大以后再各退一步,其实比只看眼前的已有份额,更有价值。
房屋评估公司上门评估
办出产证,就意味着能多20%的补偿款,居民们未来的居住条件,也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为了居民们的利益,访谈室里,调解一场接着一场,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前期排摸有31户居民没有办出产证,目前十几家产证已经在办理中了,还剩下大概11家左右,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居民把产证办出来,一定要让居民利益最大化。”六里二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张黎云说道。
今年浦东“两旧一村”改造按下了加速键,新区将分类启动超500个项目,涉及政府性资金投资约258亿元;包括42个点位。六里新村,是全市首个以公益性征收的方式,来实施的非成套住房改造,相比拆落地等方式,征收投资更大,却能加快居住条件改善速度,居民获得感更强。后续搬迁后,地块由区里面的公租房公司来开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从居民最大利益出发,同时维护公平公正,好事要做好,对属地和征收组来说,挑战还不少,《新闻透视》栏目也将持续蹲点关注。
(记者:陈慧莹 见习记者:邢颖 摄像:李刚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