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影响了
全球3亿多人口,每年有上万抑郁患者自杀。昨晚(28日)11点,《自然》期刊在线发表题为《氯胺酮作用于人源NMDA受体的
结构基础》的论文,为设计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可促进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竺淑佳研究组与中科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
传统的抗抑郁药,需要持续用药数周甚至数月后才能起效,并且对三分之一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没有治疗效果。然而使用氯胺酮,只要一剂亚麻醉剂量的用药,几小时内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只是,氯胺酮会造成分离性幻觉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此次,竺淑佳团队通过电镜,"看到"了氯胺酮结合在靶蛋白NMDA受体上,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关问题将可解决。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研究员竺淑佳表示: 我们用冷冻电镜的技术
揭示了,它结合的位点和它作用的机制。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院士蒲慕明称:这个结合点搞清楚了
它就对氯胺酮之后要改进这个药物,有非常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组组长、研究员罗成也表示:以前你不知道这些事 大家只能和"盲人摸象"一样去试 ,希望近期可以在几年内拿出一个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
把它推上临床,这是我们的目标。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