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号线南延伸工程后,13号线二期、三期工程也于日前顺利通过了试运营专家评审。目前建设与运营单位正协同对全线设施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并开展各项演练,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通车试运营。
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工程效率和质量同步提升
13号线全线建设秉承“人文、科技、融合、创新”的理念,大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克服了诸多建设难点,将高科技、人文情感融入地铁中。
一是全面采用预制拼装技术,通过类似于乐高积木的预制楼梯的标准化设计,全线700多块预制梯段板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相对于传统现浇工艺,工期可节省约40天,工程质量也明显提高;
二是采用轮胎式铺轨新工艺,将铺轨走行系统由传统轮轨式转变成轮胎式,通过运行方式转变,铺轨速度从每天完成(含基底施工)33米/天增加到50米/天(含基底施工),大大提到了施工效率;
三是创新的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的轨道交通项目一体化管理门户及工程应用的管理理念,开发了地铁工程建设管理BIM一体化管控云平台PIP-TOS系统,实现了BIM技术的轻量化和系统集成平台。同时,把BIM模型和设备终端通过资产编码实现一一对应,再由运营和建设单位共同建立了二维码信息,粘贴于现场设备终端处。通过专用的维护APP终端扫码后,可以提供该设备的基本信息、BIM模型信息和运营维护信息等内容,有利于运营、维保等单位的后期管理和维修。
从乘客舒适度出发,全面提升地铁服务能级
一是智能问讯机器人上岗履职。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背景,打造中科路站为上海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新地标。车站内设置了智能问询服务机器人,整合先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通过人与机器的语音交互,方便解决乘客对票价、列车时刻表、换乘路线、购票帮助、配套服务设施、出入口信息和周边地标等信息的查询,全面提升乘客体验。另外,中科路站还设置了集车站导向信息、PIS信息、交互服务信息、手机充电以及乘客休息为一体的智能云座椅,全面提升上海地铁智能化服务水平。
二是车站公厕更加人性化。在厕位内设置物台、手机架、挂钩、安全扶手等一系列人性化设施;无障碍卫生间采用电动移门,内部按照第三卫生间标准增设儿童坐便器、小便器、洗手盆,以及婴儿护理板、婴儿安全座椅,同时配备紧急呼叫按钮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上海地铁公共厕所的服务标准。
三是全线配备新型购票导乘大屏。在站厅公共区自动售票机上方设置中、英双语运营及购票信息导乘大屏,大尺寸的屏幕可容纳更多信息内容,为乘客提供网络内票价、首末班车信息等多功能导乘服务。
四是音频导航提升残障人士的出行便利度。建设团队专门走访了市残联、浦东新区民政局等部门。为解决盲人乘坐地铁的问题,与盲人代表座谈并认真倾听实际需求,了解到盲人在出行过程,声音导向是他们的重要手段。在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后,突破性地开发了一套基于在站内设置蓝牙实现地下定位,通过盲人手机进行音频导航的地铁车站智能语音导航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地铁便民服务水平,目前已在13号线12座新车站率先试点应用,受到参与测评的盲人群体的一致好评,未来将有望正式投入实际应用。此外,还在客服中心设置了可直接服务轮椅乘客的人性化矮柜、兼顾低视力人群的扶梯盲文、反差色盲道等服务和导向设施,多方位、细致入微地提升残障人士自主出行的便利。
用匠心策划车站主题艺术,打造一站一景“可阅读”的地铁车站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上海地铁文化底蕴,特邀请百岁书法家顾振乐、书界泰斗周慧珺、书法篆刻家高式熊、画界巨擘陈佩秋等12位著名书法家为新建设的12座车站亲笔撰写了站名,展示于车站的站台层墙面,让乘客在出行之间,浸润文字艺术之美,打造“可阅读”的地铁车站。
溜延伸的六个车展中的长清路站是上海首个“三觉“(视觉、听觉、嗅觉)车站,步入长清路站,宛如走入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长廊。举头而望,一幅富于《富春山居图》神韵形神的巨幅山水画在天顶徐徐舒展;信步细赏,荟萃着优秀书法作品的“丹青长春”长廊散发出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呼吸间,是车站香氛系统的氤氲萦绕;侧耳倾听,则有清澈乐声淙淙环绕,令人回味无穷。
中科路站作为张江科技城的门户车站,装修理念极具时代气息。镜面不锈钢构成的是石墨晶体结构吊顶,地面上铺满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站厅中央的巨幅LED大屏作为地铁与地区融合、与科技融合的展示平台,令人仿佛置身于科技中心。绵延一百多米的地下出口通道则是一段张江科技、人文的艺术长廊。科技和人文相映生辉,上海的蓬勃张力,奔涌眼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编辑:范燕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