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百年,诞生于豫园旧校场路的小校场年画重现豫园,可以说是小校场年画“回娘家”,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这不仅是有关“上海年味”的民俗文化盛事,更是回望上海百年城市现代性的契机。
上海小校场年画诞生距今不过百余年,在所有年画中诞生时间最晚,但消亡时间最早,它沿袭传统,又超越传统。小校场年画开创了以社会事务为内容、以时事新闻入画的先河。这与传统年画表现的农耕题材是截然不同的,它浓缩了都市的时尚风情,后来上海滩涌现的报刊插图与连环画,都与之有渊源关系。
据文献记载,上海早在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的清嘉庆年间已开始有年画生产。1860 年前后,清军和太平军在苏州爆发大规模战事,桃花坞年画业主和民间艺人为避战乱纷纷来沪,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清末上海年画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上海年画的生产销售多集中在老城区小校场(今天的豫园旧校场路)一带,经营年画的店铺工场有几十家之多,俗称年画街,最富盛名的有飞影阁、吴文艺、沈文雅、赵一大、筠香阁等。这些店铺除由民间艺人生产传统年画外,还聘请上海知名画家吴友如、周慕桥等参与年画创作,以文人情怀生产反映上海租界生活和洋场风俗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小校场年画”。
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是全国各产地年画中数量最少的。相比其他年画种类,小校场年画的整理、研究都相对缺乏,世人对小校场年画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此次,豫园艺术空间向公众展示了描绘百年前豫园市井风情的《豫园把戏图》在内的四十四幅小校场年画的珍贵复刻本,通过贺岁吉祥、时事风情、闺门侍女、戏曲故事等四大板块,系统讲解了小校场年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风格。
时隔百年,诞生于豫园旧校场路的小校场年画以珍贵复刻本的形式重现豫园,可以说是小校场年画“回娘家”。小校场年画研究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表示,上海小校场年画诞生距今不过百余年,然而它所展现的城市现代性风貌,却在各类年画中独树一帜。目前,小校场年画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是全国各产地年画中数量最少的。相比其他年画种类,小校场年画的整理、研究都相对缺乏,世人对小校场年画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源出苏州桃花坞等传统年画的上海豫园小校场年画,展现内容并不都是过年,但喜气与美好的基本叙事方式,自然就成为民间消费的重要符号并流行开来。同济大学教授王国伟表示,今天来看小校场年画,不能只是把它当作独立的艺术品来看待,它是一个媒介,是对上海现代性的表达。要看上海城市的发展就必须回到它的起点,找到它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小校场年画展现了清末城隍庙的老城文化与上海生活方式变迁,生动解读了上海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是如何以丰富多元的方式,融合在城市文化的变迁过程中。
年画是表达世俗生活的艺术,也是一个民族图像证史的有效文本。豫园小校场年画,不但记录了上海百年前的风情,再现了上海人丰富的生活方式,也印证了上海城市诞生、发展和流变的过程。此番小校场年画重现豫园,不仅是与豫园灯会同样重要的民俗文化盛事,更是回望上海城市现代性的契机。
从风格鲜明的小校场年画《闹新房》的大型复刻,到上海画家叶雄用当代技法创作的新时代年画《上海年味》、《金犬迎春》,豫园艺术空间的“上海年味”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2-25。雕版年画体验区可以亲手刷出《金犬迎春图》,体验年画的传统木刻雕版印制工艺。吾同书局也特别邀请学术名家开办非遗木版水印等各类文化讲座与艺术沙龙,普及小校场年画的民俗传统,延续上海的城市文化记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辑:朱佳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