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2-25,将举行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首轮投票中胜出的,分别是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和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两大传统阵营,左翼和右翼,都没有候选人入围第二轮,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2-25晚上9点,勒庞和马克龙面对面对决,进行了两个多的电视辩论,议题设计反恐、经济、法国与欧盟关系等等。
勒庞攻击马克龙是“体制内人士”,指责他鼓吹全球化,导致法国社会竞争加剧,贫富分化严重,人人只顾自己谋利。
马克龙则称勒庞的国民阵线公开撒谎、政策空洞,并且煽动恐慌情绪将民众玩弄于鼓掌。马克龙甚至当着勒庞的面说:坐我对面的,正是恐惧最高女祭司。
根据主办方BFMTV台的民调,这场总统大选前的终极辩论,68%的选民认为,中间派的马克龙表现要好于极右翼的勒庞。
一直以来,自称“政治向左、经济向右”的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民调支持率都领先于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加上这场辩论确立的优势,马克龙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的概率,显然要高于勒庞;也即是说,法国极有可能迎来一位自我标榜“非左非右”的总统。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局面,还要追溯到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时的总统戴高乐。
当时,戴高乐将军被人贴上右翼保守主义者的标签,因为他是坚定的法兰西民族主义者:他坚持发展独立的战略核力量,退出北约;同时,戴高乐又结束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支持欧洲经济共同体,大力提升政府和总统权力。所以,正如戴高乐自己所说,法国是法国人民的,而非左,或者右。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
近年来,右翼,或者说极右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很多人产生一种印象,右翼就是坏,左翼就是好,或者右翼是激进反动,左翼是温和正义。实际上,左右翼的区分并非这般简单粗暴。
这次法国大选,正好提供一个厘清左翼、右翼、极左翼、极右翼等概念的机会,因为左翼和右翼的概念和称呼,恰恰就是起源于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同年9月的一场制宪议会的会议上,第一阶层的教士和第二阶层的贵族议员,坐在了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阶层的资产阶级、城市居民和广大工农议员,坐在了议会左边的席位。这一纯粹偶然性的局面就此被历史定格,左翼和右翼的概念由此延续至今。
当年,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是温和的保皇党,而第三阶层主张激进的革命党,要求人权平等和世俗社会。
激进革新为左,温和保守为右。这是最初奠定左右分立的价值基础。
但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围绕左右之争的讨论一直没间断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内涵都在发生着扩充和变化。而伴随着内涵的改变,其界限也越发模糊。
如果简单加以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左右:
左 右
革新 保守
平等 自由
大政府 小政府
世俗政府 宗教政府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但是,任何一条都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即便在发源地法国,也很难做到准确的古今对照。
以今年的法国大选来看,五位主流候选人分别是马克龙(中间派)、勒庞(极右翼)、菲永(中右翼)、阿蒙(中左翼)和梅朗雄(极左翼)。
五人排序从左至右如上文所示
其中,马克龙最为特殊。他被外界称为非左非右的中间派,但却自称是“吸收了右翼观念、来自左翼的进步派”。从其各项政策主场来看,的确如此:他力求改变社会的贫困和不平等,支持欧盟和全球化,属于典型的左翼政策;而鼓励民众努力工作、自由竞争,不拘泥于一周35小时工作制的陈规,又是吸收了右翼的观点。
其他四位候选人,政策主张上的左右差别也并非泾渭分明。
眼都要看瞎了,小编你这样对不起读者啊!
可以看出,法国的政治光谱,有成为闭合圆圈的趋势,位于光谱最两端的极左翼和极右翼政策日渐趋同。例如,除了图上所示之外,在宗教与世俗化的问题上,勒庞一反右翼的传统宗教立场,强烈主张世俗化。另外,勒庞和梅朗雄都主张就法国脱欧举行公投,反对全球化,示好俄罗斯。
与极左右翼的趋同类似,中左翼和中右翼也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界限越发模糊:比如,菲永和阿蒙都对欧盟表达了支持。
这一现象,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二战之后,大多数西方国家,包括法国,其国内的右翼,都接受了左翼对于政府干预社会以及提高社会福利的观点。比如,1969年,右翼的蓬皮杜总统把法国人的带薪假期,从每年3周上调至每年4周;1997年,右翼的希拉克总统,又促成通过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法案。
蓬皮杜
希拉克
同样,左翼也在19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席卷之下,开始支持私有化。比如,在左翼的密特朗总统治下,法国在1984年出现了第一家私人电视台。
密特朗
左右翼的相互妥协,都是为了讨好选民,获得选票。因为,选民看重的不是标签,而是政策。这也是马克龙会凭借中间派的政策,得到更多选民支持的原因。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左翼一开始并不得势。1968年的“五月风暴”,让民众看到了左翼和极左翼的疯狂,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左翼陷入十多年的低潮期,直到密特朗的上台,才开启了左右翼主流政党交替主政的局面。
左翼偃旗息鼓的同时,极右翼伺机酝酿。1972年,马里·勒庞创立国民阵线,以排外、美化纳粹搏出位,开创了法国极右翼政党的先河。
马里·勒庞
如今,老勒庞的女儿玛丽娜·勒庞接手国民阵线,高喊“法国优先”,以反全球化收拢民意。
此次大选前,法国人对极右翼一直相当警惕,老勒庞虽然在2002年的大选中杀入第二轮,但在和希拉克的对决之中只得到了20%的选票。
相比当年,极右翼已经做出了美化修饰,局面也更加难以判断。
此前的两届总统,中右翼的萨科齐和中左翼的奥朗德,都无力挽回法国经济的颓势,在外交上,也丧失了戴高乐以来的独立自主、大国风范,成为紧跟美国的二流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中右翼的菲永又被曝出“空饷门”,更加深了民众对主流政党的抵触。
萨科齐
奥朗德
如此一来,兼容并蓄的马克龙和反主流、反建制派的勒庞,成了两个最大受益者。首轮败选的中左翼、中右翼政党的选民,将成为马克龙的潜在票仓,而鉴于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政策趋同,勒庞将宣传火力瞄向梅朗雄的支持者。
在美国,左右之争通常表现为大小政府之争。
大政府为左,小政府为右
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分立左右。民主党主张大政府,推崇革新和社会平等,主张对弱势群体和中下层民众进行援助;共和党偏好小政府,推行保守主义,主张自由竞争,缩小联邦政府开支。
两种观念各有长短,两党的口水战也打个不停。
共和党认为,个人自由是美国文明的根基,政府权力的扩大必然会导致个人自由的让位。同时,联邦政府的社会福利、高开支、高税收,以及对少数族裔和中下层民众的援助,会导致生产力下降,投资热情减弱,同时还会养出一批政府庇护下的游手好闲的懒人。
民主党则认为,美国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个人权益的完整,而在于社会的不平等难以调和。共和党的保守主义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这无异于放任贫富不均、高失业、种族歧视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扩大。
从历史上看,两党之争就像调节器,相互制约纠偏,维持着美国政界和社会的平衡。
镀金时代,共和党给美国带来经济大发展;一战后,又确立美国的世界领先地位。但1929年经济危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时任总统胡佛回天乏力。挽救危机的,还是民主党的罗斯福,他主持新政,主张提高开支,刺激需求。
大政府的影响在美国政坛延续了近半个世纪,最终由挥舞“大棒”的共和党人里根终结。高举新自由主义的“里根经济学”,让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了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苏联迅速拉开代差。
但好景不长,继任者布什赢了冷战,打了海湾战争,却输给了打着“革新”旗号的民主党人克林顿。
里根
克林顿
胡佛
罗斯福
布什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堪称另类玩家,他对传统共和党的核心政策有继承也有排斥,同时又掺杂进了保护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对全球化的鞭笞。
左右翼的概念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相互之间也逐渐消融边界,各取所长。从目前来看,全球化支持者和民族主义者分立左右,这样的对峙还将持续数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超 实习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