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踏上新征程,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重大使命,更加需要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从中汲取精神伟力。多年来,上海扎实推进“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其中,一大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展览展陈功能不断提升,让“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着力建设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思南路上的这栋花园洋房,爬山虎的新叶翠绿欲滴,正沿着藤蔓,弯弯绕绕地爬上这栋老建筑,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周公馆”,1946年到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由此得名。
经过10个多月的保护修缮,这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修旧如旧,尤其是它最具标志性的满墙的爬山虎,依旧生机勃勃地缠绕着整栋建筑。为了延续这一独特的历史风貌,修缮团队特地请来绿化专家保驾护航,趁着秋季植物休眠期,先对遮蔽窗户的爬山虎做局部削减,再把它从墙面剥离到脚手架上。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虓介绍说:“修缮的时候要一个面同时拉爬山虎的藤,不同时拉的话,可能对外墙有影响,拉出来以后用铜丝固定在脚手架上,为修墙面腾出一定空间。”他认为,“这个植物和这个建筑融为一体的,也是文物的一部分,如果把爬山虎彻底清除了,对修缮工作肯定是方便的,但是修好以后,在大众眼里就不是原来这栋房子了,所以怎么保护好爬山虎也是重要环节。”
把爬山虎从墙面上解绑之后,对鹅卵石墙面的修复,难度也不小。这栋建筑采用的是干粘法鹅卵石工艺,技术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调试,配比出密度、颜色都相似的鹅卵石材料,再用传统工艺局部修补上去。如今,爬山虎已经重新固定到鹅卵石墙面,发出了新芽,继续陪伴着这栋老建筑,小楼前近500平米的花园也将进行修缮,并打开院门,今年6月底,修缮一新的周公馆将重新向市民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告诉记者:“我们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要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现在很多机关单位都打开他们的围墙,我们修葺一新的周公馆也要将我们的围墙最大程度打开,使我们的观众、游客随时能走入这个空间,来感受历史,更感受浓浓的红色文化的熏陶。”
而就在半个多月前,另一处和周恩来密切相关的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
位于静安区武定路上的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首次全过程再现了中央特科在上海的奋斗历程。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情报保卫专门机构“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开启一段“红色堡垒”的传奇。
多媒体展项,沉浸式演绎打入敌特核心部门的“龙潭三杰”的英雄故事;丰富的文物、视频,讲述着保卫中央文库、地下电台工作,惊心动魄的再现了黄浦江畔隐蔽战线的不朽传奇。精心设计的展陈,深深打动了两位特殊观众。
周恩来侄媳王章丽告诉记者:“内心很激动、澎湃,听我的七爸周恩来,后来都讲过不少这个事情,他们都是地下党。”
周恩来侄孙女周蓉看完展览后表示:“整个展览都非常好,能够完整体现并反映当年隐蔽战线工作的不容易,现在的胜利成果也是来之不易,对青少年非常有教育意义,很多展陈的形式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来参观的人来说,会有很多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点。”
纪念馆开馆半个多月来,这栋布展总面积286平方米的老建筑里,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
静安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郭晓静说:“这个纪念馆也是上海市启动‘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一馆五址’建设的收官之作。”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大多集中在上海。近年来,重点推进“一馆五址”的保护利用。“一馆”就是中共一大纪念馆,2021年一大新建展馆建成后,展陈面积比老馆大幅提升,至今吸引了超过550万人次参观,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地标。与此同时,“五址”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也在保护修缮后,建成开放。
目前,上海现存各类红色遗迹、旧址、纪念设施612处,红色文化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构成了上海城市精神鲜明底色。“大家可以花点时间走访我们红色遗址、遗迹,这也是一个红色拼图,形成上海这座光荣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早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脉络,走一些上海红色文旅线路,能够让大家对上海这座城市今天为什么这么迷人这么漂亮,找到它的历史解码。”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
编辑: | 徐笑燕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