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工作圆满落下帷幕,二季度工作已经无缝接档。在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过程中,长三角如何跑好高质量的“接力棒”?向“新”而行的道路上,又会锻造出哪些“新引擎”?
加大优势 培育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四月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召开季度工作会议,会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重点提及。
根据相关规划,上海将进一步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并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对元宇宙等四年赛道和未来产业方向,上海也将制定行动方案,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对此,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张兆安表示:“现在提新质生产力,对整个高质量发展,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推进”。就上海来说,要结合已经确定的一些产业,就是“3+6”“4+5”。这里边的细分赛道很多,要继续加大优势产业,培育头部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增长17.2%。“新质生产力”成为挈引上海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强引擎”。
“未来健康实际上是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的。除了我们药之外,还有我们比如说医疗器械,还有同健康相关的一些延伸产业,上海优势是比较明显”,张兆安说。
龙头带动 长三角合作共创
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12-24,国务院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江苏提出:到“十四五”末构筑起由200家领航企业、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和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组成的“创新矩阵”。
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能升级,浙江的“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正在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红利。目标提出,到2027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7万亿元和1.6万亿元。
培优育新,安徽乘势而上,日前,安徽印发方案,要求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眼下,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安徽蓬勃聚“势”,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是要抓好科技创新,这方面长三角各地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像上海有很多国际的研发总部;安徽依托中国科大,在量子、新能源等优势明显;江浙则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先行试点。
今年1月,《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指数年均增速高达11%,三省一市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成效初显。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成果共用”增幅最大,从2018年到2022年的年均增速达29%;其次是“资源共享”和“创新合作”,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发展增速稍显缓慢。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之一,未来可以在哪些重点领域加大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兆安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颠覆性的技术,而颠覆性的技术会产生新的产业、新的行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等等。所以,只有把科技创新真正搞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会打得比较扎实。同时,三省一市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产业协同、战略联盟等都是很好的尝试,“把整个科技创新的一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充分地把它发挥出来,能够产生最大的一些效果”。
编辑: | 贺璟岚 |
摄像: | 吴佳亮 |
责编: | 秦扬轲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