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遍山河锦绣”到“唱享可爱中国”。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探寻文化根脉,感受文明互鉴,Z世代唱享江南。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胡可
“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江南有烟雨,也有草木编织的生活,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书写了江南人和草木难解的缘。
图源上海嘉定
相传,有一位聪敏善良的姑娘,却因为贫穷在即将出嫁时连做一双鞋子的钱都没有。一天,姑娘放牛割草到村边小河旁,默默流泪,相伴多年的老牛忽然用舌头舐她的脚,姑娘低头便看见老牛放在她脚边的一把黄草,于是她用黄草编织成了一双金光璀璨的草鞋,穿着它到了婆家,轰动了全村,使得全村的姑娘都编织起草鞋来,为了纪念这位首先用黄草编织草鞋的姑娘,村民们便将这个村子改名为“浦鞋村”。
据《嘉定县志》记载:“黄草种于水田,收成时宜于干搁。产东北乡,城东三里有浦鞋村,村民以黄草织凉鞋,更有制为凉靴者。草经丝纬,细密如线缎。”清朝史学家王鸣盛考证:“席、鞋二物皆以草为之,而草鞋独出嘉定一邑,有黄黑二色,精雅轻便,最宜暑月,盖不但制法之妙,此草亦他郡所无。”黄草属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光滑柔韧,性轻而凉,可剖劈成条作编织材料,原生于嘉定东澄桥镇一带的滩头河边,有所谓“名城宝产数黄草”之说。
“嫁囡勿嫁浦鞋村,浦鞋村里磨黄昏。”
浦鞋村里磨的黄昏,是丝丝黄草交织间流逝的黄昏,是夕阳斜照下田地里落日荡漾的黄昏。若问哪里是江南,莫不提及白墙黛瓦、画船听雨的朦胧水乡。而黄昏中的浦鞋村,是被江南遗落的碎片,村民们静静地守着土地上的黄草,静静地编织,将大地赋予的枯草一般的岁月磨成金黄的锦缎,诗意地栖居在江南的深处。
图源上海嘉定
万物生发的春天,村民们在水田中俯身,一根根插下秧苗,等待黄草寸寸生长,长至绿海盈满田地,便到了可以收割的盛夏。江南的黄草好像金贵的丝线,需要赶早一根根顺着劲儿收拔,否则它就断给人看,断了的黄草是不能用来加工编织的,朴拙的农人无法,只好依着它。收割完的一捆捆黄草需要经过揉搓、摊开晾晒、捆扎,再揉搓、晾晒、捆扎,早晒晚收,如此一周,晒至发白,才能保存备用。晾晒后的黄草是无法直接使用的,需得经由开辟变细。首先将顶部花苋剪去,放入水中浸泡一小时使之变软,再手工开辟保证黄草变为12-24毫米的细茎,才能作为可用于编织的原材料,开辟一斤黄草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如果想要好看的颜色,就需要经过煮染、漂洗和再次晾晒,村民们面对黄草,有足够的耐心。
图源上海嘉定
草编文创馆的徐阿姨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是成堆的黄草,身后是一件件已经完成的黄草制品。她抽出两根开辟好的黄草,压好一头,边捻边搓,不一会儿,一缕黄草线便成型了。经过搓捻的黄草,泛着闪闪的光泽,才知民间故事中描述的金光璀璨并非妄言。在元代,文人墨客有“野翁织缕街头卖,日暮裹盐市酒归。”之句以描述草编普及的图景,至清代,黄草编织更是别列为贡品。
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光滑坚韧,上等的黄草工艺品细密而平整,丝丝缝缝宛如布匹。草编作品丰富多样,常见有草篮、提包、拖鞋、果盘、盆托、盆垫、杯套、茶盘、草帽、玩具等二十个大类上千个品种;结构分为网眼、镂空和密编,亦或是交替采用编织成一件;花色有本色、单色、间色、多色、嵌花、镶边;图案常见文字、彩条、山水、花卉、青竹、瑞兽、熊猫等各式图案。产品门类多样,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作为以家庭手工作坊为生产形式的黄草编织,下至垂髫,上至古稀,几乎人人都参与编织。和大多村民一样,徐阿姨从小就学习草编技艺,从趴在长辈膝前看着长辈编织,到自己拿起黄草笨拙地在一旁有样学样,黄草编织可以说伴随了徐阿姨的整个童年。对于徐阿姨来说,草编不仅仅是补贴家用的一门手艺,也是儿时的游戏,是如今悠悠岁月里追忆往昔的记忆锚点,黄草的清香在之间萦绕,十指翻动间影影绰绰的蒙太奇一幕幕浮现再退却。流逝的是光阴,留下的是情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上建起了高楼,黄草生根发芽的地方正在逐渐消逝,人们也陆续从平屋搬入楼房,双脚离开了祖祖辈辈敬畏的土地,就好像黄草被拔起。我们知道,不是人们抛弃了土地,没有人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那难以维持的生计,长长的黄草换不回柴米油盐,随着便宜耐用的轻工业制品的普及,没有人再需要黄草编制而成的日用品,只有那念旧的老人还手捧着黄草,感受着黄草的温度。
与黄草共呼吸的人越来越少了。
作家周华诚曾写到,和草木在一起呆久了,脸上就会浮现植物的神情。农民是土地的匠人,用自己的劳作赞美着土地的馈赠,失去了农村的江南,也失去了草木的泥土气,人们不关心路边的绿化带何时需要灌溉,何时枯萎,也渐渐不会关心精美的黄草制品是如何由一颗种子慢慢发芽。江南该是“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的,能看到黄草在风中摇晃、闻到清晨黄草上散发的露水香气的人才会懂得一双小小的黄草鞋意味着些什么。
图源上海嘉定
如今,黄草编织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策性的保护,部分种植黄草的土地被保留了下来,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以保证黄草编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方性的消逝会导致文化的陷落,江南的人文不该被钢筋水泥掩埋,“徐阿姨们”尚且重视每一根黄草的经脉,可她们的孩子们、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黄草被采摘时仍然是绿色的呢?
江南的时间,不该以钟表为准,等到黄草慢慢长高,等到黄昏被磨出星辰,江南,才成为了我们的江南。
编辑: | 沈佩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