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倒楼系农民自建房年代久远、质量差、地基不牢所致
12-25,温州民房倒塌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记者收到事故总指挥部发来的短信,被告知上午10点左右,在温州市行政中心将举办一场事故新闻发布会。然而当所有媒体赶到现场后,发布会却一拖再拖,直到10点55分才正式开始。
在这场温州市与鹿城区两级政府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区两级领导通报了事故的最新进展:11日凌晨1点12分,事故现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一共搜救出28名被困人员,其中22人死亡。同时,经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被定性为:因农民自建房年代久远、质量差、地基不牢所致。
政府人员解释,中央涂村地区原本就是瓯江的滩涂,此地的地基基础是由河道淤积起来的,因此房屋整体的地基质量不牢固,加之近期鹿城地区风雨不断,各种因素叠加之后,导致民房突然坍塌。而当现场记者问及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时,鹿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崇敏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只是说具体的原因还有待于专家做进一步的鉴定。不过,这样的回答却没有消除外界的疑问,在“温州倒楼事故”的暴风眼——中央涂村,记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视频】朱崇敏:温州民房倒塌事故原因有待专家鉴定
村民:拆迁不当连累房屋倒塌
中央涂村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上世纪80年代左右,他们从温州的永嘉、瓯海、文成、泰顺等地,来到温州市区打零工,渐渐集聚在中央涂地块,陆续从当地人处购买农房或自己建房,由此定居。2013年因旧城改造,当地政府对中央涂地块展开了拆迁房屋征收和违建综合整治,但因为与部分居民谈不拢拆迁协议,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两三年时断时续的拆迁攻防战,让中央涂村地块遍地都是残垣断壁,因为有的人搬走了,有的人还住在这儿。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的是房屋拆迁后堆积起来的砖瓦废墟,而在这一堆堆瓦砾旁边,还有不少被部分拆除,却依然挺立着的楼房建筑,这里面住着的,就是那些还没搬走的人。
现场救援工作已经结束,事发楼房已被破拆,身后是中央涂村破败的民居
中央涂村瓯南路45号是村民老陈的家,他在这里已经住了26年。老陈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采取的是“签一户,拆一户”的拆迁办法:“比如我左边的那户人家签了征收协议,右边的人家也签了,那么他们搬走以后,拆迁队就开始拆除我左边和右边的房间。”老陈说,这样拆迁很多没有走的人家,被废墟夹在了中间,“我住在中间,但是我家房子的楼体和左右住户的楼体是相连的。你说我住在里面危不危险?”
然而,对于村民说的“签一户,拆一户”的做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鹿城区双屿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予以了否定:“这个肯定是不会的,拆迁的时候不可能签后拆的。因为这个房子的基础是很差的,如果签后拆,那几户没签的就成了危房。”
不过,老陈却说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遭遇。2013年,与老陈家的楼联排的47号、49号的住户陆续迁出,拆迁队随后就对这两家人家的房间进行了拆除。“楼顶都拆了,下雨就直接淋到底楼,承重墙上都敲了个大洞。”老陈说,“当时是白天,他们当着我的面敲的,一辆挖掘机把沿街的外立面推倒了。我老婆说不能再拆了,不能再拆了,他们就走了。”记者在现场看到,47号和49号的卷帘门已被拆除,沿街的门面被几块木板挡着,透过木板可以看见房间里面放置了一个简易的脚手架。脚手架倚靠的一面墙已经被砸出了一个高约2米,宽约1米的大洞,而这面墙是47号和49号共用的墙体。
【视频】村民担心墙体的损坏可能会直接影整栋楼的安全
老陈说,村里许多住户的现状跟他一样,整天就是和一堆废墟毗邻而居,让他最担心的,就是内部墙体的损坏可能会直接影整栋楼的安全。在村里,记者确实看到许多“半拆除,半居住”的楼房墙体上有一个个明显的破洞,老陈觉得是拆迁队释放出的一种态度:“倒逼拆迁嘛,他们就想拆了,你住在里面就怕了,就会签字走人。”
【视频】老陈所住的大楼因为邻居房间的拆迁而破败不堪
新华社引述当地政府的说法称,倒塌民房为农民自建房,已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目前处于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状态。但有居民向媒体表示:“事发民房是一排楼,这四栋楼两边的屋子都被拆了,这几栋也被大锤砸过。”因此有村民们怀疑,事故楼也有可能是因为承重墙被砸了洞,无法支撑楼房重量而坍塌,“今天拆一扇窗,过两天又把楼梯敲掉,好房子也要被拆成危房了。”而事故幸存者,53岁的王清学也向记者证实,他确实看见过楼里有洞:“我是今年6月份搬进去住的。一进去我就想这楼怎么住啊,到处都破破烂烂的,楼梯上的墙打的尽是洞,不知道怎么回事。”
浙江温州城中村楼房倒塌现场,一楼的墙有很多被砸出来的窟窿。 图/财新记者 孔晓琦
对于“房屋建在滩涂之上,地基不牢固也是造成倒楼的原因之一”的说法,许多村民觉得地基不牢并不是倒楼的原因,“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我们自建房地基很好的。上个月台风来的时候,我都没觉得地基有问题。”
记者注意到,同在中央涂村地块之上,与事发民房相距大约100米,更靠近江边的地方,就有一处新建商品房工地,正在建造的商品房大多数都是几十层高的楼宇。
在中央涂村低矮的民房背后,是同属该地块的高大的商品房。
今年7月份,老陈已经与村里的20多位村民写了一封联名信,向当地政府表达对楼房安全问题的担忧。信中说:部分房子楼顶被拆,墙体经过多年的雨水侵蚀,随时可能倒塌。但他们至今没有收到政府方面的回应。
【视频】村民的联名信
第三种分析:私自加盖可能致房屋倾倒
实际上,除了“地基说”与“拆迁说”这两种导致塌楼的观点之外,还有人提出房屋的倒塌可能与房主的私自加盖有关。在中央涂村,自建房加盖是很普遍的现象。
村里的一位林姓村民告诉记者,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盖了一幢4层高的小楼,2000年后,又把这幢楼加盖到了5层。按照相关法规规定,三层以下,300平米,总投资30万元以下的农民自建房屋不属于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范围。那么,加盖以后超过3层的自建房,当地政府管不管呢?林先生毫不避讳地答复记者:“当时政府有过问。但那个时代这种房子加盖的都很多,政府也管不了。”
按照林先生的说法,从私自加盖愈演愈烈的那一刻起,当地政府就已经无力控制中央涂村自建房的野蛮生长了。而被纳入城市改造的自建房,加盖楼层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直接的好处,就是住户可以在拆迁时获取更多拆迁补偿。
无论什么原因,私自加盖楼房是这里普遍的行为,这些老房子被赋予了“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楼越来越高,安全性只能越来越低。
倒楼事故幸存者王清学向记者描述,事发时他所在的5楼就是加盖层:“我们5层6层都是加盖的。楼梯都是木制的,那是加盖的,下面楼梯是水泥的。”
记者在中央涂村调查后也发现,当地的自建房基本都是打工者居住,这或许也说明,房屋所有者对住房安全性存有疑虑,而他们并没有必要在这里蜗居。当记者问及私自加盖会不会使得房子无法承压,进而造成安全隐患时,“业主”林先生显得底气略有不足,只是强调自己在村里从没听说过谁家房子因为加盖而损坏。不过,今年上半年,老林已经把自家房子的底下三层出租给了外来打工者,自己住在鹿城区另一个街道的自建房中,而他的租客也正打算从此地搬走。
【视频】私自加盖没隐患? “业主”显得底气不足
4间民房坍塌、28人伤亡,惨痛的代价是一次警醒。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对事故楼同一幢房子的另外5间农民自建房进行了破拆,并对周边的群众进行了疏散转移。一些原本住在中央涂村的租客,也开始自发地搬离出这片危棚简屋。越是靠近事故楼,想搬走的租客越多。
12-25下午,记者看见一些居民越过事故核心地区的警戒线,扛着被褥,拎着锅碗瓢盆,陆续从原本居住的房间里搬出。实际上,他们在10号当天就已经慌忙出走,11号只是回来搬运各种家当。租客们走得匆忙,几乎没时间搭理记者。对于记者的采访,一位租客反问:“那里面都倒了,不搬啊?”
搬家的人推着三轮车,从围观的群众中间鱼贯而出,所到之处引起一阵骚动。在他们的身后,是废墟的静默、挖掘机的轰鸣;在他们的头顶,下起了细雨,没人知道,究竟是哪一滴雨打湿了搬家人的眼眶,可能连雨自己都不知道。
【视频】租客搬离中央涂村
(编辑:超慧)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