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亭模样一看就是文化人的低调,三米多高,比普通电话亭略大一点,最多两个人挤进去,不过装备可不差,央视工作人员亲自调试高清视频、录音设备,在亭外遥控录制。
这个低调的亭子,已经红遍北京、广州、杭州,今儿(12-25)第一天来到上海,也算是见识到咱魔都人的文化热情。
有人早上五点就从松江赶来了,到了下午两点,上百人的浩荡队伍,让工作人员不得不宣布停止排队,有人不甘心,这位从嘉定赶来的嘉定实验小学的陈夏青老师,坚决不走,他要等到五点半结束的时候,试试运气,底气来自于实力,他要用古汉语的吴语发音,朗诵岳飞的《满江红》,这是研究汉语言音韵的陈老师一字一句考证研究过的,不是乱读的,保留了古汉语典雅的格局,句句押韵,每句的韵脚古代都是同一个声调——入声,即短促调,如果用当下的普通话来朗诵,恰恰会导致韵脚声调不齐。
军医李文桐已经排了四个小时,却还有力气一遍遍用手机录着声音,反复练习,军人的体能可不是白练得。要知道她早上七点半就起床,一气呵成用了半小时,写了篇文章《神奇的军装》,因为军医即将转入文职,她用这篇文章来纪念军旅生涯。
李女士带着儿子一大早也赶来了,儿子在读五年级,今儿直接带上语文课本来了,要读一篇《鲁迅与时间》,她自己则挑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来她刚查出患上癌症,“想以此来鼓励自己,也给儿子做个榜样,要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每一天,阳光总是美好的。”
大多数朗读者都选择了中外名篇佳作,从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到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从杨绛的《我们仨》、到《傅雷家书》,甚至哲学书籍。有人翻出了书籍,有人一笔一画誊写在纸上、明信片上,就像《朗读者》节目一样,每一篇都蕴含着朗读者的人生故事,以此来抒发早已疏远的文字中的情感,读给亲人、爱人,也读给自己,寻找一份手捧书香的宁静。
错过了今天没关系。
朗读亭将从12-25摆放到12-25,10:00—17:30,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随后,还可能出现在复旦大学、外滩等地点。
朗读者可以自行准备喜爱的文章,体裁不限,年龄不限,语言不限,可以读给亲朋,也可以读给自己;朗读过程中会有专业的摄像师全程录制,之后会挑选最感动人心的朗读者参加央视节目录制。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