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高超音速宽域飞行器MD-19投放试飞的视频,这些天在媒体公开了,画面显示,这种采用乘波体翼身融合设计的飞行器,从一架“双尾蝎”大型无人机翼下投放,进行飞行和自主着陆等试飞试验,该机是中科院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自主研制的。
MD-19这是第一次公开,而在2022年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曾展出其研制的一种机头部位标注MD-22,名为“鸣镝”的可重复使用临近空间高超音速技术验证平台,二者外形非常相似,只是MD-22更大一些。
要指出的是,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是在中科院力学所的支持下成立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MD-19和MD-22这么像了,相信二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所谓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临近空间指的是100公里卡门线以下的空间,突破100公里卡门线就入轨成为轨道飞行器了,比如载人飞船、卫星等等。那目前我们一般搭乘的客机,也就飞行几千米到一万多米高度,一些特别的军用飞机比如米格-25曾飞到37650米的高度,而美国SR-71“黑鸟”最大飞行高度是26000米。可见,能飞到100公里高度临近空间的MD-19/22,它们的飞行空间确实够宽域的,远远超过目前飞机所能达到的高度。
MD-19这种飞行器另一特点就是大航程和高超音速,航展上MD-22宣传页介绍最大航程8000公里,最大速度可达7马赫,这从其乘波体外形就能看出来,和东风-17乘波体弹头外形类似,东风-17是我国公开的第一种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当然作为一种飞行器,它的最大速度肯定不需要导弹那么高。
航展上参展的MD-22被称为是一种技术验证平台,尺寸更小的MD-19应该也类似,这次公开的画面,从“双尾蝎”大型无人机上投放,这种起飞方式也是试验性质的,不是最佳起飞方式。对高超音速宽域飞行器来说,最方便的起飞方式应该是火箭发射起飞,然后自行水平着陆,但无论是火箭发射起飞还是飞机挂载投放起飞,都会使宽域飞行器本身体型重量受限,其用途也就受限了,最好的方式是跟普通飞机一样水平起飞,水平降落。
但要做到这一点,发动机就很关键,普通的涡扇或涡喷发动机肯定不行,现在国际上研究重点就是组合式发动机,比如涡轮基循环组合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旋转爆震发动机等等,最厉害的要数斜爆震发动机,速度可达12-27马赫。
很巧的是,我们关注到,同样是中科院力学所的高温气体动力实验室,2021年曾在《航空学报》发表文章称,已经在M9风洞内进行了斜爆震发动机的成功测试,M9风洞也就是9马赫风洞,这是全球第一次。具备高超音速风洞来进行这种试验的国家本来也寥寥无几,所以说句题外话,五代机一般国家还能抄抄外形,再往后发展高端飞行器抄都没法抄。
这么结合一看,中科院这是下了盘大棋,宽域飞行器的研发团队从构型到发动机这是一整套,就是凭借目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拿下宽域飞行器这个硕果,这次公开也有了充足的理由---过于先进,可以公开。
编辑: | 李苏宁 |
视频编辑: | 马盈盈 |
责编: | 方梁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