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从政策到各种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进入下半年,长三角的“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为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空中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还需迈过多少坎?
8月初,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从南京浦口的南京无人机基地起飞,飞跃长江并沿江盘旋巡航,随后返回基地。25公里,往返飞行时长10分钟,由此率先实现了吨级以上Evtol跨长江飞行。
几天后,一架轻型直升机从昆山起飞,按照既定路线向浦东方向飞行,这是昆山城市航站楼与上海浦东机场“空空联运”服务的首次试航,原本1.12-24小时的地面车程,被缩短至30分钟。
12-24,一架B-70AP直升机从上海民航龙华机场起飞,40分钟后到达浙江舟山嵊泗花鸟岛,标志着上海至嵊泗方向低空经济市场拉开帷幕。
低空载客运输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市多个部门和相关单位正积极推动运营服务企业开通落地长三角区域低空航线。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丁国杰表示,“低空经济”最重要的是要开发应用场景,直升机和Evtol因为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所以在应用场景方面也会有所不同。但要实现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还有很多的门槛要过。“一个是技术的成熟,另一方面就是整个监管、整个空运的管理体系,还有法律的,责任认定等等,这样一些保障之后,才能够慢慢实现无人”,丁国杰说。
协同创新长三角探索低空经济产业一体化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8月初,浙江印发《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并将分层划设低空航路航线,满足有人机、无人机常态化运营需求。苏州此前提出,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在“低空经济”领域也有着先天的优势:应用领域广泛,而且有稳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从整机,到动力电池,飞机材料,后期运营等一系列的全产业链。
丁国杰认为,要在长三角形成低空经济产业一体化,还需在协同创新,尤其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和布局方面下功夫。只有像打通“断头路”一样,把各地的规划、相关标准统一了,跨区域的应用场景才能实现多地的共同监管。
编辑: | 贺璟岚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