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AI生成作品不断引发侵权争议。近日,四位画师起诉“小红书”AI模型数据库侵权的案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正式立案,这也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训练数据集侵权首批案件。
法院公开信息显示,被告方涉及小红书的主体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小红书旗下AI绘画产品Trik软件的主体公司伊普西龙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四起案例都进入审理阶段,正在等待开庭。
一位原告画师称,自己早在今年8月就在社交平台指出,自己的原创图被小红书旗下AI绘画产品Trik“喂图洗稿”,随后,另外三位原告画师也公开指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的画作被AI随意“拿来”使用,呼吁出台相关监管法律法规。
由于此前没有类似司法实践,此次画师起诉AI绘画侵权被正式立案,在法律层面或许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众多互联网平台纷纷上线“文生图”功能,AI生成作品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生产图像等多个环节上,都引发了侵权争议。此前,一直有画师就AI生成作品侵权提出投诉,小红书和网易旗下的AI绘画产品,都曾因被质疑使用用户作品进行“喂图”和训练,导致不少画师撤出平台,并引发舆论关注。
有律师提出,判定AI生成作品构成侵权,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表明侵权人接触到了原创作品,二是原创作品和AI生成作品具备“实质性”的相似,仅仅“看上去很像”是不够的。由于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抄袭的痕迹也能通过技术来规避,这就导致了相关的取证和举证方面存在困难。
此类案件的另一个司法难点在于,由于AI本身只是工具,即使AI生成作品被判定侵权,如何对其开发者和使用者进行过错推定和追责,也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AI生成作品的算法编写,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开发者的意志;另一方面,如果侵权是因为使用者输入的指令才发生的,那么使用者也无法撇清责任。
有网友敏感地注意到,本案的审理法院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几天前刚刚就国内首个“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作出判决。当时法院在判决中提出,原告通过输入提示词方式生成的AI图片,也具备“独创性”要件,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应当被认定为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而本案同样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审理,同样涉及AI生成作品的侵权争议,因此,法官将作出什么样的判决,备受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这两起案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已判决案件关注的是使用AI软件生成的结果是否拥有著作权,而正在审理的案件涉及到的除了这一点以外,还包括AI生成的数据训练是否构成侵权,也就是说,涉及的问题更多、难点也更多。
赵占领表示,当前我国对于AI安全治理的立法还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今年12-25,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的活动、遵守的规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更多细节和判定标准,还需通过司法实践来进一步完善。比如,该办法规定,开展数据训练活动应当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但是这仅仅是指生成结果方面,还是也同时包含了数据训练的阶段,仍然存在疑问。如果是后者,就意味着在数据训练开始之前,也需要经过数据权利人的同意,但该办法对此并未明确。所以,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执法层面,更多的细节和监管都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翟静 陈昱卉)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