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的更新迭代速率越来越快,人们更换身边的电子产品已经很平常了。但那些退役的设备去向何方,成了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最近,央视网记者调查发现,在处理废旧手机时,那些“似删未删”的个人信息,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安全隐患。
记者携带着一部删掉了所有应用、通话记录、短信、相册的手机来到北京中关村科贸电子城。这里有许多商家提供“数据恢复”服务。
20分钟,被记者删掉的应用缓存、相册、通话记录、短信等所有信息“起死回生”,奇迹般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而从始至终,老板并未查验记者的个人信息,只是问了句“是不是你的手机”。虽然老板表示,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手机进水、摔坏等因素,需要手机内的重要信息才前来恢复,但这种服务,也给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留出了空间。
记者了解到,处理个人隐私的问题上,正规企业有自己的一套流程:通过多次数据擦写和覆盖,可以做到杜绝用户数据被恶意恢复,对数据进行深度清除。
然而,与小作坊相比,“正规军”覆盖面不广,受限于经营成本等因素,导致正规企业回收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很多更在意“卖多少钱”的用户,就会放弃正规渠道的回收。
专家介绍,从2012年开始,国家通过发放基金等方式,引导电器回收行业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电视机回收率高达94%以上,电冰箱回收率达到77%以上。但现行的制度中,对于目录中新增的手机、打印机等品类,却迟迟没有出台配套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方面政策未能落地,而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乏力,让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非法拆解”活动屡禁不止。
针对废旧手机回收中的隐私泄漏问题,有专家建议,设立社区回收点、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用“谁制造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付费”等方式,更好地帮助回收体系更良好地运作。
编辑: | 张博忺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