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由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拉孜小组、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遇见|雅江情滨江意·沪藏文化交流”演出走进杨浦文化新地标“YOUNG剧场”,悠扬的扎念琴声、时快时慢的“踢踏”舞声、男女混合的传统藏族曲调和现场观众的欢笑声、鼓掌声为初夏的缤纷申城再添一抹亮色。
在开场舞《再唱山歌给党听》的精彩演绎之后,一幕幕饱含沪藏情的歌舞表演形式多样、引人入胜,将相隔千里的两地紧紧相连。
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飞弦踏春》一登台,就吸引全场目光。它多次走出深山,曾于2007年登上央视春晚,2014年在上海亚信峰会、2019年在“青春嘉年华 共圆亚洲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演出。
“非遗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作为。只有有了创新和创造,文化才会有发展,才会永远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作为《飞弦踏春》的词曲作者和歌舞编导,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拉孜县艺术团团长兼编导扎西旺拉在保留堆谐原有素材的同时,对音乐和舞蹈表现方式进行了创新,使堆谐从随性的个人舞蹈变为供大众欣赏的舞台艺术。
《珠峰情滨江意》则将舞台气氛推到了顶点。原来,这首歌的作词人之一,是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贇峰。他的创作思路结合援藏“一区对一县”,杨浦与拉孜、滨江与雅江的情感元素在歌曲中交织联动。
“关键在于撬动。我们节目融合,一方面,通过堆谐,撬动了拉孜文化艺术的整体性呈现;另一方面,在本地节目的撬动下,由拉孜艺术团、日喀则艺术团、拉萨歌舞团、杨浦艺术团共同演绎12个沪藏两地优秀节目,并在杨浦进行专场演出,实现文化的互融互通。”李贇峰说,“这种整体性呈现带来的民族艺术之美不可多得,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堆谐,成了真正的主角。”
西藏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上海则有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拉孜堆谐通过走进上海进一步打响品牌、激发活力、温暖人心,正是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拉孜小组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一个缩影。
入藏以来,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拉孜小组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发挥“堆谐之乡”等优势特色,讲好拉孜故事,推进当地文旅体教深度融合发展。本次演出的成功举办,联结了上海与西藏、杨浦与拉孜的深厚情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双方的发展开创新局面,画出最大同心圆。
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主任,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表示,上海援藏倍加珍惜这些资源,依托基层党建“雅布”工作法,积极推动西藏日喀则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让古老土地上的特色文化插上现代腾飞的翅膀,推动日喀则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未来,上海市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助力像拉孜堆谐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雪域高原,走向全世界,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让“沪藏一家亲”的主旋律在浦江之畔和雪域高原齐声唱响。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