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也是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新时代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方法论》第三集,聚焦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研究员李永,一起讨论。
以开放促改革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是标注在自贸试验区身上的鲜明印记。2023年11月,我国第22个自贸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这也是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区。
在新疆自贸区喀什片区,作为普通创业者的张琪在此有两间4000平方米的货仓,专门用来存放跨境贸易货物。通过跨境公路运输,这些货物不到半个月,就能抵达欧洲。依托区位优势,一大批像张琪这样的创业者选择来到喀什。
不仅自贸区,喀什片区还实现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区共“四区”功能叠加,其中,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得税的“五免五减”政策,在全国也是独创。
制度创新,是高水平建设自贸区的核心。自去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新疆自贸区提出了129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目前已经落地实施15项。
“属地直通”模式就是一项关于货物通关的创新举措。在这一模式下,车辆从喀什到口岸直到出境的通关时间,由原来的35天压缩到现在的68小时。时间大幅缩减,企业的通关成本也有效降低。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2206.3亿元,同比增长48.4%,高于全国增速42.3个百分点。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475.6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六成以上。
新疆自贸区成绩亮眼的背后,是我国十多年来对自贸试验区战略的探索、实践。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在上海诞生,打响先行先试的“第一枪”。在“头雁”的带领下,中国自贸区矩阵多次扩容,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雁阵”齐飞的开放新景象。
12-24下午1点多,受邀到上海临港新片区参访的新加坡籍旅客钟先生,首位持我国电子签证入境抵达浦东机场。这是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签发的001号电子口岸签证,经边检机关查验确认后,钟先生顺利入境。
除了为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本月初,国家又把优化进境修理税收政策的试点任务交给了上海。明确在上海自贸区内,企业自境外暂时准许进入试点区域进行修理的货物实施保税,复运出境的免征关税等。
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瘦身”、到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再到设立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海自贸区自诞生以来,大胆闯、勇敢试,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超300项向全国推广。
临海发展的海南,同样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任。2021年,海南自贸港推出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管理进一步向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看齐,也带动了当地服务贸易稳步增长。
十多年间,我国共推出7批22个自贸试验区,在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土地上,贡献的进出口额占全国18.4%,吸收外资占全国18.5%。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34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近年来,我国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自贸区、自贸港推出一大批创新举措。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6800多家,同比增加14.2%。同时,上半年吸引外资规模近五千亿元,也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挑战,制度型开放显得越来越重要。”张湧表示,近几年,全球外资规模处于缩减状态,为了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更需要用制度型开放去破解这一难题。
6月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以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重点放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
张湧认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于高质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资需求很大。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就像“两条腿走路”,只有平衡才能走稳。
自贸区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先行先试、进而复制推广的光荣使命。“先行先试,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重要特点。”李永表示,在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过程中,核心是制度创新,要义是可复制、可推广,这就构成了开放不止的重要动力。
以开放促发展
开放可以促改革,也能创造发展机遇。被山地和丘陵覆盖的贵州,经济发展曾面临掣肘。正是依靠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这片西部内陆腹地迎来了新的“空间坐标”。
去年10月,四川古蔺至贵州金沙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顺利合龙,这是亚洲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的山区峡谷大桥。
曾经的贵州“跬步皆山”,发展长期卡在“路”上。如今,贵州在群山峻岭间架起近3万座桥梁,世界前100高桥近半数在此诞生,造就了一片“桥隧平原”。
天堑变通途,贵州的“空间坐标”得以延伸。它向东沿沪昆线连接长江经济带,往东南沿贵广线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可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中巴经济走廊;向西南连接东南亚各国,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2022年以来,贵州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列车、发运标准箱数量不断提升。今年12-24,一列载着吉利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贵州出发,奔向白俄罗斯,中途不转站、不换箱,由此在贵州实现中白俄双向通道首发。
从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到近边、近江、近海的西部重要陆海连接点,从“西南一隅”到“交通大枢纽”,正是依托高水平对外开放,贵州正在转为开放“前沿”。
去年,贵州进出口总额为7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开放,不仅带动内陆腹地,更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经过5年发展,已经实现平均每30秒左右就有一辆ModelY新车下线。
“乘联会”在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5月份的国内销量超过5.5万辆,同比增长30%。这也成为中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
工信部近日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围绕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6G、量子科技等领域,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在诸多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创新发展增量。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目前六届进博会累计发布2500项首发新品,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推动中国与世界互惠共赢。
“进博会本身,就代表着高水平的开放。”李永认为,这种高水平的开放,在促进交流的同时,能够把展品变成商品,把技术变成投资。所以六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以开放促合作
从更大层面看,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各国开放合作也提供了新机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十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密切交往合作,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2-24,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在哈萨克斯坦举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贯穿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最短运输路线,建设辐射整个欧亚大陆。
11年前,正是在哈萨克斯坦,中方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一时期,在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中方还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对外交往更加均衡,实现了真正的“朋友遍天下”。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由2013年的100上升到2022年的165.4,充分展示了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成就。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达19.47万亿元,增长2.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开放带来的合作共赢,不止于共建“一带一路”。自2013年中方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与东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
202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继续增长,规模达6.41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也连续多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今年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满一年。数据显示,去年,RCEP区域内部贸易达到了5.6万亿美元。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5.9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3.38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进口2.56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10.6%,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二。
习近平主席指出: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眼下,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塑造了很多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哪怕受到很多外围的压力,我们仍然要主动拥抱开放。”在张湧看来,只有开放,才能令我们看清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才能推进制度建设。也只有开放,才能对接世界贸易规则,向国际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看齐。
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向纵深迈进。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凸显,惟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进深层次改革。这套“组合拳”,才能让高质量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只要我们把握住时与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开放中深化改革,在开放中促进发展,就一定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 黄涛黄艳琳 |
责编: | 方梁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