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勍颀是上海一所养老院的院长,作为一位养老问题专家,包勍颀每天要帮助老年人解决不少问题。但他父亲碰到的问题反而让他犯了难:“他想在微信上给老朋友们发红包,但是没有绑定银行卡办不了。”
包院长的父亲拿着自己的存折去了银行,但工作人员告诉他必须把存折注销再办银行卡。这本封皮已经皱巴巴的存折是老包非常珍视的老物件,他觉得要是没了存折,退休金也就没了。
为了解决父亲“无法发红包”的困境,包院长专程跑了一趟银行,帮父亲办理好了新卡。为了让父亲能够更便捷地乘坐公交、地铁以及网上购物,包院长帮父亲在新卡里预存了两千块钱,还购买了保险保障资金安全。在儿子的帮助下,85岁的老包开始享受起了智能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手机达人”老包已经学会了用手机炒股、订餐、打游戏,还不忘时时向老友们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
老年人们如何跟上智能时代的脚步,这个话题对于每天和老人打交道的包勍颀来说感触很深:“我父亲算是心态比较年轻,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老人。但是在我的养老院里,很多老人还是有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感觉的。毕竟现在手机几乎包办了一切事情,这对他们的传统观念来说是一种颠覆。”
养老院里的梅龙瑛老人已经96岁,女儿梅蘋会定期到养老院来看她。梅蘋一直通过手机与护工联系,了解母亲的情况,但她还是想要有更多的机会能与母亲单独聊天,于是开始教母亲使用微信语音功能。对于一位96岁并且从未使用过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手机并非易事。与母亲相比,71岁的梅阿姨的生活已经全面步入了“扫码”时代,她的手机里有数十个APP用来解决各类生活所需。
自助“扫码”已经成了梅阿姨生活中首选的支付方式,古稀之年还能够玩转智能手机,梅阿姨说这要归功于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课程。尽管仍在暑假,但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下学期的智能手机课已经满员。为了能帮助学员更清楚地了解操作步骤,任课老师沈任元专门把投影屏幕竖了起来。“用手机投屏之后,老师在手机上的操作,学生能看得很清楚。”
智能手机课从2016年开设以来,一直是老年大学里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旨在手把手地教老人操作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智能化应用。“老年人学习手机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以说我从没遇到过一个老年学生是学不会智能手机的。”沈老师非常鼓励其他的老年朋友们也能够积极拥抱智能时代,享受手机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来,老年人要和智能手机“愉快相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主观上愿意尝试新事物;其次才是生理机能和学习能力对结果的影响。
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日常事项更加依赖手机。家住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蔡阿姨就由于没有手机无法生成随申码,导致在疫情期间长达5个月不能去医院配药。了解到蔡阿姨的困难之后,社区书记李根彪帮蔡阿姨联系上了医院。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蔡阿姨带上社保卡和身份证在医院做好备案登记,终于成功配到了药。
为了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的问题,静安寺街道推出了24小时有专人值守的座机“一键通”服务。89岁的独居老人秦秀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社区为她安装了“一键通”座机,一键就能够联系到专人为她服务。“大半夜的如果身体感觉不舒服,这个电话就在床头,我打出去都有人接,非常方便。”
在老龄问题专家方佩儿看来,帮助高龄老人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请专人代办:“对他们来说学习智能手机的难度是很大的。像‘一键通’座机这样的设计就是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对社区和养老机构而言,真正做好托底的工作,才能让这个社会更有人情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吕心泉 李维潇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