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很多人都无法和家人团圆,这其中就包括 上海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们。今天我们要带大家去认识其中一位,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余跃天医生,自从他去武汉后,他3岁的儿子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希望能从新闻中看看爸爸。而他的爱人朱琤也忙碌在瑞金医院的急诊病房一线。这对白大褂夫妻档,在上海和武汉两地,努力为病人们带去希望。
这对夫妻相距800公里,这也是上海和武汉的距离。换好白大褂,戴上口罩;穿上隔离服,戴上防护镜。他们各自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叫余跃天,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12-25随第三批上海医疗队来到武汉,目前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工作,这里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每次进入隔离病区,都需要穿上层层叠叠的防护服,大家会在隔离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方便其他医护和病人们辨认。隔离病区里,白天一班六个小时,夜班最长12个小时,脱下笨重的防护装备,脸上总会留下压痕,几小时不退;鼻尖还常常会被压破。但余医生似乎从不在意这些皮肉之苦。
他在意的是,随着防护的增强,需要戴上双层手套,手上的感觉就没有原来那么灵敏,对于病人要做的每个救治操作,就需要医生们做到更加的精细、准确,要求也更高。
而在800公里外的上海,余医生的妻子朱琤也牵挂着她的病人们。朱琤是瑞金医院急诊内科病房主治医师,这个病区收治着各种突发状况的患者。每天早上交接班,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查房,朱医生会细细关照病人们注意事项,有的需要调整医嘱,也有的病人可以被允许出院。病人们的感谢,总是让朱医生很有满足感,但她也知道,空出的床位,很快就会迎来新的等待治疗的患者。
急症是医院筛查的第一线,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忙碌中的朱医生突然接到影像科电话,说新收的病人肺部显示有阴影,需要进一步排查。还好,最后发现,这是病人肺部的老病灶,一场虚惊。
朱医生说,对于这样的风险,她有着一定的心里准备,但她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因为还有更多同行在比她更危险的区域战斗着,他们在发热门诊,在公卫中心,在武汉,他们都在战斗。这其中也包括他的丈夫。
的确,此时此刻,余跃天和同事们就在武汉一线战斗着。在隔离病房,他们分秒必争,救死扶伤;走出ICU,他们就忙着研究调整诊疗方案。余跃天做足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他们去救治。
到用餐的时候,夫妻俩才有了点时间隔空交流。通话总是那样简短,通常只是互相报个平安。朱琤不会说早上的虚惊一场,余跃天也不会提通宵达旦的辛苦。她担心他牵挂家里,他也怕家里老人多忧多思。
夫妻俩有两个儿子,一个三岁一个六岁,特殊时期,只能让两边老人各带一个。这段时间,每天晚上,小儿子都会守在电视机前,他说,爸爸在电视里。原来,余跃天出发那天,朱琤作为家属去送行,电视里播出过新闻,孩子把这一切牢牢记在了心里。
说到那天的送别,朱琤难免哽咽,她说那一刻的感觉太过复杂,她是个妻子,但她也知道他们是医生,有着医生的天职。余跃天说,选择这个职业时,就默认了这一点,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治病救人是他们的天职。
他们,不仅是医生,也是爸爸妈妈、女儿儿子、丈夫妻子。只不过,当疾病肆虐,总要有逆行者迎难而上,给予人们希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叶钧 李怡 摄像:唐晓蒙 夏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