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读书修身的重要性。
“我们读书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农村,十年寒窗,读书知识的基础是在农村打下了。” 2003年,习近平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说。
“读书知识的基础是在农村打下了”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梁家河村村民王宪平说,“当时我们村里人去把他的行李拉回来,有一个箱子很重,那时候也不知道是习近平的,后来才知道他那个箱子里装的全是书。”
从此,七年的日日夜夜,梁家河村多了一个秉烛夜读的身影。
提起习近平的插队生涯,梁家河村村民武晖颇有感触:“你问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习近平插队期间最爱好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习近平最爱看书。”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他特意在一座山坡上驻足,追忆当年在山峁上读书的场景:“当时就把羊圈在一个山峁儿上,然后我就坐在那儿看书、冥想了。”
“出门的时候怀里揣一本书,我那时候揣字典,《成语词典》《简明哲学词典》,背一个词的意思就去锄地,再找休息的时候再背一个词。”习近平这样描述自己曾经手不释卷。
曾任延川县通讯组组长的曹谷溪回忆,“近平的房东曾经跟我说,每天早上起来,近平的脸、鼻孔都是黑的,眼眶是黑的,被煤油灯的烟熏黑了。”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那个时候到处找书,到处看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自我要求。”12-26,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当年给自己制定的读书座右铭。
一年之前的同一天,12-26,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当年自己求书若渴、韦编三绝的故事。“我那儿有一套歌德的《浮士德》,韦编三绝,就是不想还。那个人(书主人)讨书讨了三次,我请他吃了三顿炒鸡蛋,把他打发走了,再继续看。”
因为同去插队的知青也带了一些书,加上当时有些乡村老师也有藏书,大家互相借阅,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习近平收获颇丰。“涉猎各种史书,《二十四史》也都涉猎了,包括军事学的书。跟我一起共事多年的一位知青,他把他们家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什么都带去,所以读得非常广、非常博、非常杂。到后来读各种政治书,哲学书一直在看,史学我特别喜欢。”
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书,还让习近平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青年”朋友圈。后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北作家路遥,当年曾是习近平的书友。
见证了习近平与路遥书友情谊的曹谷溪说,“路遥和北京知青的交往很多,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新的闪光的东西。近平不爱说话,路遥也不爱说话,他俩有话说,都是爱好文学的青年,文学青年准确一点,有文学情结的青年。读书的问题的交流,对一些时政的看法,国家民族前途的事情都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所以彻夜长谈。”
梁家河村村民王宪平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习近平送给他的笔记本和书。
王宪平说,“习近平对学习抓得很紧,他对我的感染很厉害。我有时候把一些书拿上,我说这个东西我不理解,数学题或者语文啊,他能给我讲,就跟现在好像辅导老师一样的。他三番五次地给你讲这个东西。他说,黑子(王宪平小名),你听明白了没有?你懂不懂?我说大概差不多。他说,不能大概啊,你一定要把这个记下来。”
1971年3月,作为村里爱读书的“文化人”,王宪平被招工到延川县工作,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2-26,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感慨道:“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读各类书,我想,这是一个终身的爱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