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可是难以想象,老人说他在过去的35年里,一直没有户籍,没有身份证。这也让朱老伯的生活变得十分坎坷。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因为没有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证件,朱老伯的生活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今年3月下旬,他也向辖区的虹口区四川北路派出所发出了求助,老人的愿望就是希望尽快拿到身份证,恢复户籍。那么,他能如愿吗?
12-24,虹口区四川北路派出所的接待室内,和民警正在交谈的就是60出头的朱老伯,他不仅户口被注销,身份证也没有办过。
老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去外地打工,所以1985年颁发第1代身份证时,因为不在上海, 没有领证。而87年他回上海时,却意外得知户籍已经被注销了。朱老伯告诉民警,未注销前自己的户籍是在杨浦区,不过回沪之后,35年来,他一直租住在虹口区。而之所以一直没有恢复户籍,其实与他坎坷的的身世有关。
朱老伯的亲生母亲是江苏人,50年代来上海,在他父亲姐姐开的小店里打工。父亲当年已婚,在已有4个儿女的情况下,还和当时单身的母亲生下了他这个私生子。之后,当时尚在襁褓中的朱老伯被膝下无子的姑妈收养,而亲生母亲则远嫁他乡。
80年代初,朱老伯学校毕业以后,分配到肺科医院营养部当厨师,一个月40元工资。1981年,朱老伯23岁时,姑妈去世了,没能留下一分钱的遗产,连住的房子也和朱老伯没关系,这是大伯的房子。朱老伯知道,房产证上是大伯的名字,大伯迟早要收回这个房子。而他谈的女朋友嫌弃他无房无钱,于是他决定去外地承包餐厅创业,结果最终创业失败。
朱老伯说自己创业失败后,谈的女朋友也出国了,两人最终分手,1987年,心灰意冷的朱老伯回到了上海却发现,他之前住的大伯名下的房子已经被动迁,连户口也被注销了。得知自己的户口被注销后,朱老伯找到了亲生父亲,希望能够落户。但是却被父亲一家拒绝,就这样,朱老伯自此之后和父亲以及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决裂至今。
童年的不幸加上成年后的不顺,朱先生最终在困难面前沉沦,失去了斗志。他说不愿意再为户口的事情去求人去奔波,只能在城市的角落里讨生活,帮一些浴场、洗脚店、棋牌室做厨师烧一些饭,就一直维持到现在。在今年疫情期间,朱老伯因为无法做核酸检测而被迫向辖区所在的四川北路派出所求助,接到求助后副所长邢雪峰和川北所助老先锋队的队长范俊卿立即着手核实朱老伯的身份信息。他们查询资料,发现朱老伯80年代拍过身份证照片,只是之后去外地创业,自己没有领取,于是告知他身份证号码,用于做核酸检测,同时联系街道与居委为老伯发放保供物资,暂时解决了生活困难。
朱老伯说,如今他一个人住,年过花甲,无儿无女,病也越来越多,由于没有户籍,更不可能有医保,他从来没进过医院,有病了只能买点药自己治 。由于老人之前的户籍是在杨浦区注销的,如今他在虹口区租房生活,根据上海户籍政策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才能在实际居住地启动恢复户籍的程序。于是民警们首先对朱老伯的指纹等信息进行了采集。根据检测和比对的结果,民警们确认朱老伯确实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于是警方着手为老伯办理户口,但是在寻访了朱老伯上海的亲戚后,亲戚们都不愿接受他的户口,于是只能将他的户口落在派出所的公共户口上。
12-24,朱老伯再次来到了四川北路派出所,派出所副所长邢雪峰告诉朱老伯,经过两个月的走访调查,找到了更多的证人,证明朱老伯的情况属实,今天就可以为他办理户口。很快在派出所的办证大厅,朱老伯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以及人生的第1张身份证。
这一刻朱老伯等了35年,望着手里的户口与身份证他喜极而泣。
拿着户口,朱老伯赶紧赶回自己的家里,他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邻居。
因为自从电视台上次播了他的节目后,邻居了解了他的坎坷经历,都很同情他,纷纷帮助他。邻居们给他送了电视机,冰箱、微波炉,还给他每天送早饭和午饭。
邻居们的关心让朱老伯感到了久违的温暖,而居委会的困难补助救济金也申请了下来,他们催朱老伯赶紧拿身份证去办理银行卡。64岁的朱老伯来到银行,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张银行卡。
朱老伯现在有了政府的各种补助,养老生活有了保障。而居委干部与派出所民警也时不时地到他家里走访关心,询问他的困难,这一切让他感到无比温暖。朱老伯说这份恩情无以为报,他唯有积极参加居委的志愿者,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感受到朱老伯感恩的心情之外,我们作为亲历者,既感动于民警的不懈努力,也欣喜于事件最终的圆满解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郭骥 钱浩明 实习编辑:陈俐旭)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