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酸筛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大量的样本被送到了各个医学检测机构。PCR检测员成为了各个检测机构稀缺的资源。关键时刻,生物科技公司的科研工作者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深入到医学检验所的样本检测第一线,穿上防护服,和志愿者们一起体验了“核酸检测天团”的工作。
在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有三个实验室同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检测。检测人员三班倒,每天可以检测两万多份样本。能够承担这么多样本的检测工作,有赖于来自不同生物科技公司的科研骨干。从12-25凌晨至今,这里已经火速集结了四十多名相关专业的志愿者。这次征集由上海市经信委和浦东新区牵头,各家生物科技公司了解到核酸检测机构的迫切需求后,立刻组织公司内部的报名。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梅表示,收到信息后,很多同事,尤其是年轻人踊跃地报名要求加入志愿者团队,“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听到任何一个小伙伴说需要加班费,完全没有这些。”
就在志愿者到达的前一天,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负责人朱旭平已经72小时没有离开过单位。志愿者的迅速补位,缓解了检验所的人手压力。“我们的检测能力从最初的每天一两千个到现在扩容到两万多。”朱旭平表示,由于这次来的志愿者都是相关技术行业公司的一些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所以上手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检测“提速”的关键。
郑莹莹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她的本职工作是做RNA核酸抽提。当听到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觉得就是应该我上。”报完名的第二天,郑莹莹和同事们就进入了检验所开始工作。一旦穿上了防护服,就要连续工作八个小时,不能再喝水上厕所。郑莹莹坦言,工作强度超出了她的想象:“感觉自己已经做了好多好多,但还是有很多样本源源不断地送来。”
逆行而上,郑莹莹开始并没有打算向家里报备。但家里人每次联系她,她都没有办法及时回应,这也引起了妈妈的担心。在妈妈反复要求视频通话之后,郑莹莹才云淡风轻地告诉妈妈,她“换了个地儿工作”。妈妈了解实情后,对郑莹莹的举动非常支持,在电话的那一头,妈妈自豪地说:“这时候就得我姑娘上,是不是?”
像郑莹莹这样的年轻人占了这次志愿者的大多数。出生于2000年的顾雨聪也是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支援核酸检测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做过最辛苦的一件事。他告诉记者,没想到报完名的第二天就穿上了防护服,“当时腿肚子都有点发软”。但真正干起来之后,顾雨聪已经把这些危险和困难抛在脑后,“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结束8小时的工作,出了操作室,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口罩的压痕,小臂上也都是胶带缠绕手套留下的印记,脸上更是写满了疲惫,但大家都不以为意。“因为自己学的是这个专业的,所以能贡献出这一份力量也是觉得很值得的,很为自己自豪。”郑莹莹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李响)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