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梁实,今年21岁。”
话音刚落,梁实猛地拍了下脑门,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不对不对,我叫梁实,今年50岁,第21次参加高考,我希望今年一定能够成功!”
说完这段话,梁实又立马纠正:“哎呀,不是‘希望’,应该是‘我相信今年一定能够成功’。刚才的句子有语病,有语病。”
1983年,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之后又复读,但仍旧没有考上。他工作、结婚、生子,跟高考再没关联。
2002年,高考取消年龄限制,梁实再次“应战”,可十多年来始终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今天,他迎来自己的第21次高考。
与众不同的“梁氏复习法”
12-25,我们在成都市金牛区一家茶馆里见到了梁实,他在茶馆里有一个“专座”,茶杯上系着“vip”的小吊牌。
茶馆里人来人往,声音嘈杂,还有人噼里啪啦地打着扑克牌。梁实在一旁埋头看书,神情凝重,拧着眉头,眼皮都不抬一下。
梁实备考
“为什么要在这么吵的地方复习呢?家里不是更安静吗?”我问梁实。“我生性喜欢热闹,太安静的地方反而不习惯,看不进去。”梁实回答着,又迸发出一阵笑声。
梁实的复习方法与众不同。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一般学生都是先做题,看不懂的再看答案和翻译。而梁实的顺序是:先看答案里的中文翻译,再回头看英文原文。他解释:“如果我先看文章,看不懂的再去看翻译,然后再回头看原文,这样就是3步。如果直接看了翻译再看原文,原文意思就明白了,只用花2步,这样就节约了时间。”
梁实的复习资料
梁实的桌上堆满了各种模拟试题。我问他做了几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一套也没做过。“等高考的时候再做,现在没有高考的氛围,做不出感觉。”梁实说。“是不是也有一些逃避的心理呢?比如害怕面对自己的知识缺陷。”我试探着问。“你说的也有点靠谱。”梁实笑着说,“有点畏惧和逃避,觉得把现成的答案看懂了就OK了。”
“梁氏复习法”看起来有点偷懒,可梁实觉得自己一点也不马虎。遇到答案里看不懂的内容,他会一直“死磕”,哪怕花上一整天时间,必须把这道题看懂,不然就过不了这个坎。
上大学对我也是“刚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梁实开始做建材生意,一年就赚了上百万,在他看来,做生意比高考容易得多。现在,梁实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美国读研究生。梁实夫妇俩继续做生意,一家人衣食无忧。
我问梁实:“年轻人上大学是‘刚需’,高考是为了改变命运。但是对于您来说,高考对改变命运已经意义不大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呢?”
“上大学对我也是‘刚需’。”梁实纠正我的说法,“我把物质看得很淡,我要解决我的精神问题,精神不愉快,人就不幸福,活着就没什么意思。”
梁实说的“精神问题”,指的是他对“上大学”的执念。“小时候我就觉得,上大学好洋派,高人一等,看大学生的样子不得了,我羡慕得不得了。”梁实说。
梁实的高考复习笔记
复习之余,梁实经常去附近的一所大学转转,感受大学里的“人文气息”。具体是什么“人文气息”?梁实说不上来。“总之我一到大学就觉得很轻松,就感到身心愉快,和外面的环境就是不一样。”梁实说。
被媒体关注多年,梁实有着“高考王”、“高考钉子户”等多个“头衔”。今年,他和林妙可、王俊凯等人一起入选了“2017十大最受关注的高考考生”。有人赞叹他的执着,也有人质疑他借高考“炒作”。对于这些,梁实说:“我根本不去理会,之前没人关注的时候我不是也坚持了吗?如果我在意这些,这路就没法走了。”
“目标是至少上个‘二本一’”
梁实今年50岁,五十而知天命。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梁实的考试分数都只能上“三本”学校,还得到了一个绰号“梁三本”。
去年,梁实的高考成绩达到历史最高:453分。这是他20年来首次上二本线。可是他仍然觉得上不了理想的学校,放弃了填报志愿。
四川大学数学系是梁实一直以来的目标,川大是他心目中的好学校,数学是他比较有兴趣的学科。不过现在他已经稍微放宽了目标:“川大太难考了,我的差距太大,今年的目标是考一个至少二本里面一流的大学,‘二本一’吧。”
考试前两天晚上,梁实的几位朋友请他吃火锅,也算是帮他放松一下心情。“在我们看来,他这就是‘不务正业’。”梁实的好友黄国强说,“不过这种精神还是很值得佩服,我们都鼓励他。”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卉、林羡德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