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城市如何互利共生?博物馆人应当如何发扬创新精神,为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癸卯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馆长说”系列的新春特辑,对话国内知名文博机构掌门人,探讨如何创建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们打破了博物馆的边界,把它传播得更广,给那些不太容易进博物馆参观的人创造了条件,就是我们所讲的,博物馆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在专访中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12-24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170余万件(组)藏品,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类见证物。尤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以及唐墓壁画最富特色。
“中博热搜榜”博物馆人气投票结果显示,2022年人气最高的十大“省博”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排名第一。
陕博日历
访谈现场,侯宁彬带来了陕历博最新的文创产品——《陕博日历》。从2017年开始,陕历博每年推出不同主题的《陕博日历》。2023年的《陕博日历》以承载西周礼乐文明的青铜器、玉器为载体,彰显西周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IP在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个别的现象,把博物馆的文化过度娱乐化,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不适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侯宁彬在专访中给出了他的建议。
作为影响力深远的现代化博物馆,如何讲好历史故事,打破空间和时间的边界,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得广?作为大众喜爱的“人气省博”,如何突破传统的展陈形式,打破技术的壁垒服务大众,让更多人亲近博物馆?侯宁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证为我们讲述了陕历博的理念和措施。
东方卫视记者李姬芸:陕历博文物资源非常丰富,数量、等级、影响都居于全国前列,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我们的名字叫“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什么要突出“历史”两个字?在中国众多的博物馆当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十四个政权曾经在陕西诞生、发展,它的历史文化非常深厚。过去我们有一个陕西博物馆,就是现在的碑林博物馆。周恩来总理1973年来西安参观碑林博物馆的时候就强调,陕西历史文化这么深厚的地区,得建一座自己的历史博物馆。所以,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实际上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来建成的。
虽然叫陕西历史博物馆,但它是国家级的博物馆,它讲述的不仅仅是陕西的历史文化,它讲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序列。在中国现在的博物馆中,能够把中华五千年整个文明史作为一个系统的展示,可能只有两个博物馆能达到,一个就是我们的国家博物馆,那是我们的文化殿堂。第二个作为一个在地方的国家级博物馆,那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它从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讲到鸦片战争以前,完完整整地讲好中国古代文明、陕西古代文明的故事。
我们的口号就是“给我一整天,还你一万年。”
打破博物馆边界 传播历史之声
李姬芸:这两年,陕历博都在做流动博物馆的活动,什么是流动博物馆,怎么流动,流动到哪里去?
侯宁彬:所谓的流动博物馆,就是我们打破了博物馆的边界,把它传播得更广,给那些不太容易进博物馆参观的人创造了条件,就是我们所讲的,博物馆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在。我们把博物馆的一些展品、复制品、图片、影像资料打包,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政府、走进机关、走进军营,他们看到这些展品,听我们娓娓道来讲故事的时候,观众也非常激动,这增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有一种归属感,有一种自豪感。
这两年我们一直持续做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分馆建设,就是希望通过扩大我们的藏品空间、展览空间和服务空间,让陕西历史博物馆继续处于引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打破技术壁垒,用多种数字化手段传播历史文化
李姬芸:在社交平台上,“讲解天团”团队制作了一系列有关讲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的短视频,讲解员娓娓道来藏品背后的故事,深受网友欢迎。陕历博还在拓展哪些形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作品?
侯宁彬:现在讲解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过去可能主要靠人工讲解,要求我们的讲解员必须培养成专家型的讲解员。所谓专家型的讲解员,就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用不同的讲解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对任何人都是背讲解词。现在还有VR眼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你带着一个VR眼镜,走到一个展品前,它就会对准这个展品,发出一种声音,一种视频,就是全自动的,感应式的讲解,给大家更便捷的享受。
现在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已经升级到2.0,甚至3.0。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后,我们把很多藏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浓缩成一个短视频,或者一段教学片,或者一个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用不同的方式去传播,这样的话,大家都会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比如,有人看完了以后,就增加了他要进博物馆参观的冲动。
博物馆教育:定制“菜单式服务”
李姬芸:博物馆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您认为在公众教育方面,陕历博发挥了什么样的美育作用?
侯宁彬:博物馆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能够让不同领域的人接受你的文化,认同你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讲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我们现在的博物馆的教育会提供一些菜单化的服务。比如,我们会先做一个调查,某个小学或者中学,希望到博物馆感受到什么样的文化,看什么样的文物,了解什么样的故事,我们针对他的需求专门研发一种课程,这就叫菜单式服务。我觉得以后的博物馆,可能做社会教育,必须得走这样一个路子,这样就更有针对性。我们通过一件文物的讲解,不仅仅跟学生讲这件文物造型很美,还有它的内涵,审美的东西,可能会对孩子们绘画产生灵感。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还有一些科技价值,比如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有一个黑科技,我们会讲一千多年前,可能世界各地的科技比中国的科技晚了三百到四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看到这个实物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很多的孩子通过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不能过度娱乐化
李姬芸:现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文创IP的打造,陕历博的“唐妞”、“花舞大唐”系列文创不断破圈,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侯宁彬:作为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就是展览,但是对于有些受众来讲,观看展览有一定的难度,或者它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通过文创把博物馆的文化元素提炼出来,把它复制到或者叠加到我们的生活用品上,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这就是新文创的一种理念,也就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让老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
IP在推进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也有一些个别现象,把博物馆的文化过度娱乐化,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不适感。比如,我们让一个非常严肃的秦俑跳舞,手舞足蹈的,我觉得这就不是一个好的传播方式。战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形象,如果你让他跳街舞,我觉得那不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另外,有些文化现象也不太好,比如,宾馆房间里面到处都摆放兵马俑,这也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做法。因为兵马俑是作为殉葬来用的,如果我们把他放到房间,放到床底下,其实会给大家带来一种违和感、不适感。
我们在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得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我们展示的对象,它的历史背景到底是什么,我们做这样一种创造或者创新,到底要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
彩蛋时间・兔年新春看啥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春大展
“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第二部
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
(2023.01.18-2023.05.04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珏 摄像:刘宽漾 吕心泉 徐玮)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