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他乡六十载,今终马革裹尸还。”清明节前夕,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36位曾长眠异国他乡的英雄魂归故里。
很多网友发表观点对此事件表示支持,纷纷向志愿军烈士致敬。然而,网上还存在另一种观点,一些反对“烈士遗骸归国”的声音层出不穷:“反对将远征军遗骸运回国内……所谓魂归故里属封建迷信思想……”
针对网上出现的这类现象,未来网记者采访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马福云。
学历史、讲历史就是对逝去先烈最好的祭祀。
未来网:面对一些诋毁英烈、歪曲历史的言论,从祭祖的角度出发,我们该如何向青少年讲解历史,让青少年做到正确地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
马福云:今天的历史描述前人的活动,任何历史都是先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学历史、讲历史就是对逝去老一代人最好的祭祀。清明时节,在祭祀英烈的同时,我们传承英烈的历史事迹,宣扬英雄曾经过往的行动,让青少年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正确学习认识历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向青少年讲解历史呢?
首先,讲解历史要把握史料的真实。历史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发生过的事实是其存在的前提,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建构的基础。这就是说,在给青少年讲解历史时,不能编造掺假,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敬畏历史真实性。当然,由于很多历史事件发生已经距离现在有一个较长的时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记录也存在很多不甚一致之处,再加之处于不同地位、不同取向的人们对历史的立场选择、关注角度、褒贬评价等很不一致,这都会影响今人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读。但是,这更需要从事历史研究及教学工作的人们,仔细剪裁史料,比对史籍,用一些历史上真实的细节来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以奠定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的基础。
其次,讲解历史要联系事件的背景。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的展开都是在一定历史社会和时代背景下遵循其特定行为逻辑的结果。因为一些历史事件如果脱离开其所在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往往就很难让人信服。一些简单的历史读物在描述一些高大上的英雄行为时,有时会脱离开了英雄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成长历程,使得一些英雄事迹的产生好像奇迹的发生一样突然而至,显得不甚可信。历史人物事迹要结合特定人物的成长经历、经验认识等历史背景逐渐展开,才能更好的让青少年觉得可以理解,让其觉察到人物事迹与历史场景的联系,才更为可信。
再次,讲解历史要选择浅显的语言。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传达观念和知识的中介。在给青少年讲解历史时,要考虑青少年的生活时代和场景,选择青少年可以接受、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当前,很多历史读物是成年人案头工作的产物,其在描述事件、阐述事件前因后果时更多的是用成年人日常使用的语言进行。这些书籍,对成年人而言,可读可通,也可懂。但是,对青少年而言,一些历史读物,包括一些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读物,其语言并非遵循青少年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这种读物对青少年对历史的热爱、认识的影响不可低估。对青少年讲历史就要选择青少年喜欢、熟悉的语言进行,要用浅显的语言来吸引青少年,才能使得青少年喜欢读、喜欢听历史故事。
让青少年正视网络信息现状,要比回避、否认它更为可贵。
未来网:在互联网时代,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如何让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维,去判断一段历史或相关言论的虚实真伪?
马福云: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充斥网络。在网络中,既有对历史及英雄先烈事迹的描述,也有对先烈及其英雄事迹的质疑,甚至抹黑和诋毁。面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以良知辨识网络信息。明辨是非,养成批判性思维,离不开青少年自身对“是非善恶”正确标准的把握。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对青少年自身正确的价值判断。对青少年学生而言,生活、学习中许多事情都存在着是非问题,而判断“是非正确标准”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学校教育的引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有意识培养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讨论,理性把握自己的行为,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良知标准。这样,在混杂的网络信息面前就可以做出评判与选择,逐步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正视网络信息的现状。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甚至对同一事件的对立性观点。对成长在网络环境中的青少年而言,这是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所带来的机会,同时也是其所带来的挑战。鉴于此,应让青少年尽早觉察、认识这种现状,这要比回避、否认这种现状更为可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析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对事件描述、解读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立场、视角的差异,从而逐步培养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维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信息的优劣。对青少年学生而言,面对网络所存在的不同信息、对立性观点,可以通过网站的主办方来理解其传播的信息,要思考网站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描述背后的价值取向差异,从而对传播者想表述的观念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网络信息的优劣高下,培养自身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提高对不同信息的分析判断力,逐步培养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得到自然的结论。
未来网: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马福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因此,如何让青少年把握我国历史发展事实与脉络,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由于戏说历史剧、网络推送阅读等大众文化的日益蔓延,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历史变成了碎片化的片段。这对青少年的历史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历史发展进行脉络模糊,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认识浅显,对历史记忆和追寻的意识薄弱,历史责任感不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当今青少年历史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是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必须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今天的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读不尽相同,但是,很多历史学者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并仔细比对史籍,剪裁史料,对历史发生的诸多事件,尤其是不甚久远的事件依然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描述和阐述。对于这些历史事实,要原原本本的让青少年了解和知晓,奠定其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念的基础。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提高其分析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之所以如此发生发展的能力。在一定历史时代背景和当时诸多条件约束下,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发展逻辑。锻炼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得到自然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培育青少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才能让青少年学生认识思考历史发展脉络,使得青少年发现历史发展的逻辑,进而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