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震撼人心的伟大壮举、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当时光已经逝去80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书写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正显现出全新的内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长征精神正在革命先烈曾经踏足的地方焕发出新的耀眼光芒,在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长征道路上成为新的精神力量。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八月至九月,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的数百名年轻人,再次踏上这道红色征程,深入革命老区,切身感受长征路上的今昔巨变,零距离发掘奋斗在脱贫致富新长征路上的动人故事和点点滴滴。
江西:万里长征始于此 电商带来新生机
江西于都,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此,开始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从此成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载入史册。
今天,充满红色气息的于都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街头林立的淘宝店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大江南北。红色革命传统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为村民致富发展铺就了一条创业之路。主动拥抱“互联网+”和大物流时代,于都已经建设了85个淘宝村级服务站、222个京东村点,13个农村e邮服务站,覆盖了全县123个贫困村,成为了江西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截至2016年7月底,全县所有农村服务站成交订单30.94万余笔,线上成交金额7230多万元。这种线下产品线上销售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偏低的难题,还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村民返回家乡创业。”于都县商务局局长郭清峰介绍。
江西兴国则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里9.3万人参军参战,前后更是多达5万余人为国捐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围绕精准扶贫口号,抓住“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契机,今年以来,兴国县大力引导广大群众融入“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配送”电商扶贫链条开展创业,并选树贫困户、残疾人等电商创业就业典型,引导全民创业。当前,兴国县电商创业,O2O、B2C、C2C多种形式全面发展;从民居到车库、从电商园到田间地头无处不在。
兴国县现已建成集商品贸易、技能实训、创业就业等多功能多业态县级电商产业园,并建立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一批乡镇创建电商孵化基地、2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30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扶贫服务网络,大大解决了交通、信息问题,突破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为农产品找到销路,为贫困户找到出路。
江西的精准扶贫案例还有很多:于都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兴国“农家书屋+电商” 工作品牌、杰村乡万亩油茶基地;瑞金叶坪乡田坞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壬田镇凤岗村“廖奶奶咸鸭蛋”产业合作社等等,让江西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让老区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贫困山区到新村楼房,脱贫致富新长征,江西走得很自信。
湖南:通道转兵红军转运 旅游催生新经济
“湘江血战”“通道转兵”……湖南是红军的命运转折地,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奠基地。
1934年12月,经过湘江血战中央红军九死一生,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占领通道县城后,中央领导人在这里召开了简短仓促而无比重要的“通道会议”,会议决定改变原定向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西进,这既挽救了红军免于走向毁灭,更是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的命运的转折点。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于担当”,在16字的通道转兵精神指引下,通道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和产业强县战略,依靠侗寨、侗戏、侗锦及山清水秀,通道围绕旅游扶贫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下足了功夫。
事实证明了决策的正确性。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措施,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前来通道游玩,“2013年70万人次,2014年140万人次,2015年260万人次,今年估计会突破35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达到13亿,旅游这块的增长基本在30%以上,”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说,旅游扶贫成果也正在显现,“去年300多贫困户一万多人参与到旅游扶贫这一块,有60多家贫困户做了星级农家乐,皇都侗文化村村民的平均收入,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近2000块钱。”
在张家界市,旅游产业更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极致体现。而当地政府也正在依托围绕武陵源、天门山这样的金字招牌核心景区,来向景区外围扩大旅游产业的影响力,推动旅游扶贫。
在武陵源区,政府确立了距离景区近的直接从事旅游相关产业,距离略远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距离更远的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的策略。如今在武陵源景区外围,整齐干净的乡村客栈随处可见;而据介绍,在其他偏远贫困乡村,也村村有产业,“鱼泉贡米”等正经营得风风火火。当地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实现今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信心十足。
因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而声名鹊起的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更是不得不提。12-25,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16字方针,并要求十八洞村模式要“不栽盆景、不搭风景,要可复制、可推广”以及“不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没有变化”的重要指示。
3年来,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十八洞村办起特色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数万元,这是以往全靠务农年收入几千元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加之发展猕猴桃基地、特色苗绣、特色种养、劳务经济和电子商务产业,如今全村542位贫困人口里已有265名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更重要的是,十八洞村模式在整个花垣县已经复制推广,2013年以来实现减贫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
贵州:党和红军重大转折点 特色产业解难题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是贵州美景的真实写照。但除了美丽景色,贵州浓厚的红色基因同样令人感叹:政治上挽救了党和红军的遵义会议、军事上挽救和保存了党和红军核心骨干力量的四渡赤水,以及横跨乌江、巧夺金沙江……无不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虽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但受制于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因此贵州也是贫困大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扶贫任务任重道远。但通过坚定信念、坚韧不拔、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扬“长征精神”,贵州直面贫困难题,正使经济面貌逐步改善。
在肇兴侗寨,侗族同胞依靠出租自己的寨子、卖手工侗族刺绣以及大学生回乡创业过上了小康生活;在湄潭县,当地的“七彩村落”、田家沟依靠打造茶旅一体化的旅游新模式,村民们年收入已经超过3万;在仁怀,茅台镇也实现了从专一酒业到旅游城市的转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出自毛泽东的 《忆秦娥•娄山关》,如今的娄山关已经成功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致富路,通过藤编产业带动了一方百姓走向致富道路。
“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减少了656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发生率预计从33.4%下降到14.3%,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近年来,贵州就立足自身条件,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产业。自2013年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以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累计签约建设项目477个,签约金额2063.09亿元,到位资金622.95亿元,完成投资689.71亿元,建成旅游项目2018个。
数据是可喜的,数据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在这背后,体现着无数贵州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突破重重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正如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时,用一块块的木板铺着过河一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迎头赶上。这种精神,无疑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最好体现与延续。
四川:死亡行军人胜天 天灾之后换新颜
红军翻雪山过草地,非战斗减员万人以上,其艰难程度后人难以想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在四川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不远处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则刻着:“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也创下中央红军征战时间最长、红军长征线路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恶劣“四个之最”。在先烈的步伐之后,如今这里也正悄然变化。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的革命纪念地,安顺场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之一,2013年9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的安顺场街头,两旁的建筑白墙青瓦,一派古香古色的川西风格新民居。安顺乡乡长史呷向记者介绍:“安顺乡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再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让当地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今年第二季度,全乡人均存款已经超过1万元,全乡总存款数近1亿元。”
雅安市芦山县,长征途中红三十军曾在这里战斗,2013年芦山地震也让这里“有所不同”。在震中的龙门乡, 22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逐步完成,31个新村聚居点完工入住,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重建过程中,龙门乡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的设计理念,将青龙场村打造成为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示范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以优质猕猴桃、高山生态茶、高山生态蔬菜、珍稀林木、林下养殖五大特色种养植业为抓手,走农旅结合、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年的努力后,地震灾区已经“浴火重生”,龙门乡现在的目标是力争到2018年率先进入全面小康。
红军三次翻越夹金山所在地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如今也在半山腰上建立起了一个休闲旅游民俗度假村。截至今年9月,雪山新村已经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今年一年全村里的民宿和餐饮估计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有着“红军翻越雪山第一村”之美誉的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一方面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接待每年众多的干部和游客,一方面也发展起了自己的增收产业。在村主任陈望慧的带领下,村里种植玫瑰花的经验已经推广到全县,小金县13个村、1107户农户种植了玫瑰4000余亩。过去种庄稼一亩地年收入三四百元,现在第一年一亩地年收入可达1500-1800元,第二年可达3000元以上。
甘肃:三军会师长征结束 电商开辟新天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地处甘肃省中部,因“地控三边,县居四塞”而素有“秦陇锁钥”之称的会宁县,见证了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
如今,会宁立足县域实际与优势资源,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机遇,以电商进农村、电商促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近年来,会宁县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培育现代流通体系和精准扶贫的强大引擎,构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便捷通道,打造数据网络中的“绿色会宁”、“精品会宁”。该县已有9个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1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4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项产品获省级著名商标。特色、绿色、有机产品的培育为发展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深入推进宽带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会师商贸、金海商贸、依禾商贸3个商贸配送中心、18个直营店和82个三农服务站;文齐、名育、旭泰、中邦建材等4户物流企业落户会宁,打通了农产品双向流通“最后一公里”。
为拓宽电子商务发展渠道,会宁县积极引进阿里巴巴电商等第三方平台,把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全面实施九馆一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村淘合伙人招募和千名电商培训等工程。
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会宁县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依托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个人+网店”、“实体店+网店”、“企业+网店”、“品牌+网店”的基本模式。在经营实体店的基础上开办网店,厚积薄发,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实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融合发展。
陕西:长征终点革命圣地 黄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陕北,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没有这两点,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12-25,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西吴起,结束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也由此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光辉的13年历程。
陕西省现有贫困县56个,占全省县(区)数的一半以上。“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扶贫开发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好,全省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756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26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3%下降到10.4%。
陕北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也是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并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后,延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夯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全面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12-25——29日,采访团一行深入洛川县、延川县、吴起县等精准扶贫县,见证了黄土地上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的沧桑巨变。
洛川县是陕西苹果的发源地,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目前全县苹果总面积50万亩,农民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2015年,全县苹果总产量85万吨,苹果总收入40亿元,农民人均苹果连续四年纯收入突破万元。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苹果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为了增强标准化管理,当地政府建院栽植,果园效益大幅提升。在洛川县旧县镇洛阳苹果标准园内,果农乔月英看到自家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乐得合不拢嘴:“以前种庄稼,维持生活都难,自从种了苹果之后,现在一年能收入十几万!”此外,洛川县还积极吸引电商进村,拓宽苹果的销售渠道,被授予“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延川县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扶持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工作已到最后一公里“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剩余的脱贫人口脱贫程度深、难度大、成本高。延川县为此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确定了移民搬迁脱贫等12类差异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延川县文安驿镇,记者们看到一条条硬化的马路宽敞整洁,一排排现代化楼房鳞次栉比,一个个村民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2012-2015年,延川县共搬迁11357户移民,今后两年计划搬迁5821户15134人,均为建档立卡在册登记贫困户。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收入结构和生活质量等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山是黄的,水是浑的,人是穷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办主任刘生亮这样描述昔日里这个黄土沟壑遍布的革命老区。为了彻底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吴起县1998年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之先河,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44.79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退耕还林钱粮直接补助到户,广大农民逐步由“要我退”转变为“我要退”,成为退耕还林的主力军;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剩余的劳动力还能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红色带动了绿色的发展,如今的吴起“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人是富的。”
一路下来,记者亲眼看到了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耳听到了百姓勤劳致富的故事,更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践行长征精神、勇于拼搏的信心和决心。不忘初心,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在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上,长征精神将继续照耀我们前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