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15届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接下来的一周将成为上海爱书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每一年的书展,上海的人文温度因此升温,那么15年来,书展是如何为一座城继续着能量的呢?
上午9点,2018上海书展开门迎客。第一组入场读者汤先生一家三口直奔童书柜台。
汤先生一家与书展结缘已有8年,如今,睡前一小时已成了全家人固定的阅读时间。他们说,书展已经走过了十五年非常不容易,现在还慢慢地带着女儿开始读书,觉得读书的习惯要一代代往下传承。
陪伴着上海书展一路成长的,还有幕后的组织者。阚宁辉15年前是市新闻出版局的办公室主任,他参与了首届上海书展的筹备。他说:“当时‘非典’之后全国同行都热切地期盼,有机会能够聚在一起,做业务交流,因此重新把市场的这把火点了起来。”
之所以选择上海书展作为出版业重新出发的契机,是因为无论是本身的文化土壤,还是市场环境,上海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1985年,上海就举办过国际书展,1986年起有了一年一度的沪版图书订货会,到1998年的上海图书节和文汇书市,已成为面向广大读者的读书活动。2004年,首届上海书展亮相。与以往各种出版展会不同,它既是行业内的图书订货会,也欢迎读者买票入场购买书店还没上架的新书。打着“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口号,第一届书展总零售额就达到1300万元,高能的“带货能力”让出版业十分振奋。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副总经理江利告诉记者,一些读者到现场参与活动的都是拉着行李箱来的,拥有一个上海书展对上海市民来讲是很有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件事情,有很多好书可能是刚刚新鲜出炉的还热乎着呢,就送到上海书展上来了。”
此后,每年夏天,爱书人士都会汇聚上海展览中心,续书香之约,火爆人气又催生出一系列互动活动。像2005年8月,正值麦莎台风来袭,场外狂风大作、暴雨如注,而场内作家余华的签售和对谈活动却人潮涌动。
当时出版界都说:“麦莎台风走了,余华旋风来了。”余华本人也非常感动。作家会觉得在上海书展上,能遇到真正懂自己的读者。
读者们也纷纷表示,这种和作家的交流是在线上没法做到的,能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作者能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正是书展的意义所在。
开办15年来,上海书展的服务也在不断升级。除了开设夜场,满足更多上班族需求外,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国际诗歌节等一系列分会场活动也相继诞生,办到了城市各个角落,让上海书展走出有形的场所,成为了一场全城爱书人的狂欢。
尤其这两年,各类阅读活动更是不再局限于书展这一周举办,像每周六的思南读书会,已举办了250多期,引领了更多城市人爱上阅读。
作家孙甘露说:“读书会产生的影响和效益虽然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良性的互动,所有这一切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增进读者阅读的推广。”
15年来,上海书展已成为每年夏天准点开启的“阅读闹钟”,提醒人们捧起书本、静心读书。而今,闹钟正在渐渐变成“生物钟”,融入每个人的日常。
阚宁辉感叹:“有多么好的城市,就有多么好的书展,有多么好的市民,就有多么好的书展。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这座城市中令人感动的广大市民读者,在共同帮助上海书展提高和成长。上海书展用它15年的历程证明了纸质书和阅读,永远拥有价值,永远拥有美好的未来。”
15年来,上海书展从展览中心的一个厅,逐步扩容到整座城,100个分会场,从出版业内人士的文化社会,到市民百姓期盼的阅读嘉年华,上海书展正逐渐成为点亮上海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并且仍在继续砥砺前行,为市民带去更多更美好的文化体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周滢 杨光 见习记者:许多 编辑:曾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