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绿色优先。而作为缓解道路拥堵、通畅“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系统十分重要。此前的排摸中就发现,市中心仍有不少道路的慢行系统,存在一些断点,有些地方骑行人不得不绕行,步行者则不得不在十字路口等待漫长的红绿灯。而为了让市民拥有更舒适、顺畅的慢行体验,上海已经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
3个月前,福泉路地道建成开放,从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到旁边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办公楼和刚开业的商场荟聚中心,通过这条280米的地道,即可直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们,冬暖夏凉,无惧风雨。有市民称:“本来你在外面走的话,可能红绿灯就要等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路上还有一些车,从地下通道走,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每天的早晚高峰,地铁站外的十字路口,总是积聚着大量过街人群。而现在,地上地下人车分流,各行其道,让整个区域的交通都活了起来。
对此,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勤务路设大队民警黄华认为:“不仅就是慢行交通的体感更强了,包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是一个双赢的情况,包括周边路口交通信号灯的相位、配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更好来适配绿色通行,提高通行能力。”
不仅如此,福泉路地下通道的建成,还意味着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由七条地下通道和八座天桥组成的立体慢行勾连系统,打通了与地铁站无缝衔接的关键一环。慢行系统的完善,甚至还激发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在地道里面还预设了很多的出入口,方便以后其他路边的地块,它想接进来的话也有可能性。”长宁区建管委市政科 工作人员林盼达介绍道。
而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孙亦理也表示:“从整个规划层面,如何去做到有效的连接,包括慢行的友好、无障碍的匹配等等这些方面,如果说最后的一公里相对整体的解决方案都解决得比较好,同时也会吸引我们大量的人才、投资等等的发展,开始聚集到这个片区。”
今年,慢行交通“空间融合”建设改造正在全市逐步推进,衔接公共交通,联通周边的商场、街道、滨水空间和绿地,同时满足过路人的多元需求,秉承这些原则,来逐步引导交通设施规划和周边空间开发一体化。 市交通委设施运行处副处长王冠男对此表示:“在设施的规划前期#能够就是把空间融合的这些理念提早灌输给设计单位,向上向下要通行的空间。”
而除了在建设开发时,就把“慢行”纳入前置考量,打通既有城市道路的慢行“断点”,也是一道必答题。
上周五,随着最后一块非机动车禁令牌被拆下,浙江中路牛庄路至汉口路共460米改造全部完成,非机动车恢复双向通行,这意味着,从浙江中路南苏州路,可以一直骑行到人民路,再无断点。“节省了市民三百到五百米的一个绕行距离,也贯通了人民广场区域周边的慢行网络,是对于非机动车骑行者路权的保障。”市道运中心设施运行科慢行交通负责人王悦妮说道。
此前,这段路禁行非机动车,但每天闯禁令的情况屡禁不止,反而带来新的隐患。面对客观需求,一味靠“堵”不行,但要在这样一条并不宽敞的道路上重新分配路权,也不是重新划一根线那么简单。
道路部门和交警反复协商,分析路段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确定机动车道能让出多少,是否符合标准,会不会造成新的拥堵……最终,才有了如今的非机动车恢复通行方案。市交通委王冠男也坦言:“要做好这几个群体出行,需求的平衡,所以就是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之下来做这项工作,所以难度是非常大的。”
今年,类似禁非道路恢复通行的还有大统路、海口路、南汇路和溧阳路。根据2020年的排摸,上海有近110条禁非道路,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繁忙路段,其中通过非工程性改造能实现恢复的大约20多条,道路部门正制定方案,成熟一条、恢复一条。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陈小鸿指出:“给慢行交通有同等的路权,和更加完整的网络环境,这一点我想大家是有共识的,把多条路多种出行主体均衡地来做统筹考虑,给慢行一个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上海始终以老百姓的需求,城市的发展为基准,正通过规划设计前置和对既有道路设施的查漏补缺,来逐步完善慢行交通骨干网络,让人们的城市漫步,可以更悠闲,骑行体验可以更顺畅。
编辑: | 尤颖慧 |
视频编辑: | 朱玲敏 |
摄像: | 汤捷 |
责编: | 虞之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