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聚焦“戏剧与城市——戏剧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城市”主题,举办研讨活动。来自苏浙沪的戏剧文学专家、文化传媒人士、上戏师生代表等汇聚一堂,畅所欲言。万象天地公共空间,合唱舞蹈、戏剧戏曲、城市行走等精彩纷呈,与“一江一河”交相辉映,勾勒出上海城市的一道美丽文化风景线。
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已于12-24盛大开幕,年度主题是“汇”。从12-24至12-24,23部剧目将在8大剧场展演73场次,300场市民团队和优质演艺资源的演出,2000组家庭组合参加的“中外家庭戏剧大赛”,遍布街区、商圈、公园等各类公共空间。
相较于往届,今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活动更显精彩纷呈,上戏推出了表演系首届西藏本科班毕业大戏、汉藏双语版《哈姆雷特》,以及上戏师生共创剧《死亡变奏曲》两部作品展演。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从节庆活动的社会性需求、演变史讲起,回顾了上海30年代艺术剧社、上海近二十年来文化节庆活动的发展沿革,他认为戏剧节所具有的欢腾场面,符合人类的社会性精神需求,并将通过节日庆典最终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凝聚成为一种文化。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陈军以“从场域视角谈戏剧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城市建设”为题,分析了当前文艺创作存在“关注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不足,思想性薄弱;原创能力不强,文学地位式微;精品意识不强,创作演出数量多,但能传下来的经典少”的问题,指出文艺创作如果一味讨好观众,过分重视票房价值和演出市场,必将降低戏剧的品位和质量,这样不利于戏剧的健康发展,建议通过政府主导和体制建设,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增加硬件设施,降低票价等举措加大文化惠民的力度。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李世涛认为,戏剧具有天然的“体验”属性,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戏剧的“体验”属性被不断强化和突显,并得以催生一系列崭新的演剧空间和演剧形态。戏剧的应用场景因而将更为广泛,从审美领域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并深度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也更直接影响人民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接受。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聚焦“人民城市”理念下上海演艺新空间发展之路的主题,畅谈静安作为街艺的首发地,也是新型演艺的创新地、引领地,未来将不断提升演艺资源、演艺空间的品质,共同助力上海亚洲演艺之都建设。
静安是上海驻场演出高地。由上海文广演艺打造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多媒体杂技秀《时空之旅》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落地在静安的上海文化品牌,文广演艺总裁马晨骋以“亚洲演艺之都和戏剧品牌”为主题,以《不眠之夜》为案例,分享了如何利用演艺的附加值和连接感,联动多品牌、多社群,为都市文化消费体验赋能,实现主题酒店、餐厅、酒吧、综合性娱乐空间等多业态融合的成功经验。
同为2023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城市空间的专场演出登陆“天后宫”古戏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携学校京昆表演、戏曲音乐、木偶、影视表演、音乐剧表演等专业师生及学校乐队,为观众演绎“戏剧嘉年华——艺术是什么”的昆曲盛宴,现场气氛热烈。
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的弄堂里,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订制的国外优秀演出团队“木偶乐队”正与市民游客沉浸式互动。同在苏河湾的大悦城,“全城有戏”市民大舞台上,社区团队的合唱、舞蹈、时装秀也在轮番上演。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