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造船厂,有这样一家三代人,他们为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见证了江南造船厂从浦西江边码头搬到了长兴岛造船基地的扩容,也目睹了造船技术的飞速提升。
刚在海上经历了一周船舶适航的缪文杰,只休整了一天又马不停蹄的上船开工了。作为江南研究院机装所的副所长,他要对整条船的心脏部分发动机负责。他的父母,都是江南造船厂的员工,从小在船厂长大的他,小时候难免抱怨,自己几乎是被散养的,而现在,那个不沾家的人成了他自己。
为了见见儿子,缪文杰的母亲乔汉珠特意从市区赶往长兴岛,送来了儿子最喜欢的花生,儿子的繁忙,她能够理解,因为,她也是一名江南人。1979年4月,乔汉珠进到江南造船厂,因工作表现出色,成为江南厂史上第一位女调度员。“你排出计划,下面工人要去做的,不管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因为我爸爸和我说过的要靠自己,一切困难都靠自己。”
1937年的上海,当时的江南造船所沦为日本侵略者修造舰船的基地,2年后陆续有中共党员进入江南造船所,领导地下工人斗争。1941年春江南造船所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造船部支部成立。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蔡勤宏告诉记者:“乔关生是第二任的支部书记,首先呢组织各种的职工的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当中,实际上是在宣传党的主张,在发展党员,能够把那么多的东西保留下来,都是和这个时期的党的这种地下工作是有很大关系的。”
新中国成立后,江南厂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第一艘万吨轮下水,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改革开放后,江南又承接了718工程任务,为我国走向深蓝服务。乔汉珠也参与了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的建造任务。不过,在她的印象里,那时的江南,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不算太强。“一方面码头不够,另外技术设备都不是很先进,和日本、韩国是有差距的。”
但江南厂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2008年船厂整体搬迁到了长兴岛,1公里的岸线扩展到了5公里,面积增大了8、9倍,生产设施大大改进,造船效率更是提升明显。毕业后,追随者父母的脚步,缪文杰也加入了江南厂。从一名小小的设计师做到了主办直到现在的总工艺师,而他担任主办的第一条船也是远望号系列。“就觉得远望可能不仅仅是对于江南厂,对于我们这种家庭的也会有一种所谓的传承,然后下一代也继续在投入在这个过程中的那种状态。”
在一代又一代江南人的努力下,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今年的话,大量的项目一下子接订单下来之后,船型不同,船东不同,船级社不同,到国际市场舞台上抢订单,去争取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项目。”缪文杰说。
如今,乔汉珠和同为江南人的丈夫早已退休,每次和儿子一起再回到江南厂的码头上,骄傲之情依然难抑。
致敬平凡人家的传承和坚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才实现了各行各业的薪火相传,和祖国的繁荣富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葛孝兰 编辑:朱永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