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活力,面对着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上海的餐饮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利用各种渠道挖掘消费潜力,这座城市熟悉的烟火气也在持续回归。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进入下半年之后,面对各种机遇挑战,餐饮企业如何“遇变则变”,又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点?
“我们打算开发新的菜品,而且现在大家的生活习惯可能发生了一点改变,很多人习惯叫外卖,觉得这样很方便,所以我们也开始进行线上外卖业务”,老爸厨房创始人周文说,餐饮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不进步,别人就会进步,与其抱怨困难,不如迎头而上。
位于上海长宁路商圈的老爸厨房,拥有8家门店,已经经营8年了。疫情之前,他们以线下经营为主,一直没有开通线上外卖业务,疫情期间,他们尝试开展社区团购、上线外卖业务,外卖业务延续至今。周文说,目前每天外卖的营业额占一天营业额的一至两成,虽说是“锦上添花”,却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来源。
自6月底恢复堂食以来,老爸厨房旗下的8家门店目前每天客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八成。
根据目前的防疫要求,餐厅内堂食保持70%的限流,顾客进店扫场所码、量体温,一样都不能少。周文表示,防控措施到位,让顾客觉得安全,这样才能留得住更多消费者。
除了开在商场里的餐饮企业,不少街边小店也显示出了十足的韧性。
定西路是上海的老牌美食街,虽然这几天天气炎热却不乏食客,工作日中午11时刚过,很多小吃店门口就开始大排长龙。这些店铺规模普遍不大,店主们的经营理念也很简单,就是守好小店、做好小菜,将美食的快乐带给更多人。
陈满满定西店店长王湘君表示,她把老家浙江海宁的品牌带到上海,正是看中了上海的消费潜力。她经营的这家小店仅有10平方米,但目前外卖单量还不错,以前小店外卖配送范围只有12-24公里,现在开通了全城送,订单量又增加了不少。
除了陈满满,升级经营模式的小店并不在少数:从不做外卖的沪西老弄堂面馆开启了外卖初体验;哈灵面馆上新了新菜单;火锅店有的在抖音上做起了直播,有的直接将火锅原材料打包,配送到家。
“只要你用心做,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希望的光就会一点点照进来”,就像周文所说,上海的餐饮人正“遇变则变”,坚守着他们热爱的餐饮业。
徐汇区政协委员、上海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汪志刚长期洞察行业动向。汪志刚表示,虽然疫情对行业造成了短期冲击,但也加快了整个餐饮业的变革和转型,很多餐饮企业根据消费需求重新设计产品和服务。餐饮商家只有用心把菜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才能吸引消费者。
汪志刚说,提升外卖运营能力,带动餐饮业收入增长,短期来看,能缓解疫情冲击,解燃眉之急;往长远看,也能让中腰部商家,顺势完成线上+线下多元化业务体系建设,从而在后疫情时代逆势突围,提高品牌力。此外,企业也要有风险意识。按照以往的发展思路,一些餐饮商家有了资金或许就用在了扩张上,但现在,既要把钱花在刀口上,又要做好风险储备。一家店到底要多大面积、安排多少员工,都要仔细规划。
资金是“续命”关键,各方信心的回归更是重要支撑。汪志刚同时指出,首先,餐饮人自身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要增强对消费市场的预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餐饮企业要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发展的“高压线”,让人们吃得放心,才能赢得更多消费信心。与此同时,政府和行业机构也要给餐饮人予以信心。汪志刚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消费券,同时政府应该在资金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提供优惠贷款或者专项拨款来助力餐饮业面临的资金问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阮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