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交通治堵何时走出“死胡同”?
这台“边吃边吐”的特殊车辆就是全国首台快速路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原本放在道路内侧的安全隔离桩,经过它的身体后被逐个移到内侧一个车道。20分钟就完成了2公里的围栏设置。
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受访时说,自潮汐车道设置以来,有效缓解了部分拥堵压力,通行能力也大大提高。但网友们看法不一。有人说,自从启动了潮汐车道,公交车完全进不了站。造成的堵车状况比原来还严重。在东方大头条节目互动的投票中绝大多数的网友都认为城市交通布局合理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措施再多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那么这样创新的治堵措施到底有没有效果,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张院长说西方等发达国家也曾采用过这种措施治堵,大城市在主要通道上存在单向交通,需要这样的模式来进行变通,但这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还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尤其是在规划上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让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和我们城市的空间体系高效协同发展起来,并且让基础设施的建设融入社会资本,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市场的需求,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视频: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
事实上,在大城市,拥堵现象可以说是一个顽疾,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所监测的45个城市中,44个城市拥堵情况都在加剧。其中,北京、济南、哈尔滨 分列2015年度十大拥堵城市前三位。
作为十大拥堵城市之首的北京,2011年出台了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一共有6大方面措施,包括择机收取拥堵费、限制公务车,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小客车增长速度、必要时将单双号限行、停车费上涨、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以及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等。
成效如何呢?交通部门公布的2010至2015年交通指数显示,北京市的交通指数从2010年的6.1,下降至2011年的4.8,之后有所反弹,2014年达到了5.5,2015年以来受到网络约车、油价下调等多种因素影响,指数又有所上升,达到了5.7。
为了缓堵,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又表示,从2018年起,小客车摇号指标将从目前的每年15万个减少到每年10万个,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小客车总量将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相关部门频频出台措施,但其中有不少让市民们直呼承受不了。比如停车费猛涨,单双号限行、加收燃油附加费等等。公共交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市民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这样一来反而"堵车又堵心"。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表示,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高效便捷的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推进,新技术的出现,出行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以网约车为代表的互联网+出行方式是值得关注的趋势。他又表示,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治堵需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转变,同时,“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要协同规划,将交通设施的布局和产业布局以及城市用地空间建设三者多管齐下,才能形成创新型城市规划。
视频:“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要协同规划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