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边的东昌路渡口坐81路公交车,在第24站大同路清溪路下车,就是现在的高桥镇。
东昌路渡口搭乘81路公交;
坐24站,大同路清溪路下车。
而这个“清溪”实际上是高桥镇的古名。
到了明代,高桥已经是浦东非常繁华之所在。民国17年也就是1928年,这里被设置为"高桥区"。如今浦东的高行、洋泾、杨思、塘桥都是当年上海的17个区之一。我们要追寻的正是这段88年前的历史。
高桥区,位于现在的浦东新区北部。民国17年即1928年设置高桥区。区境东沿椿树浦、咸塘浜一带,南至杨家沟,西抵黄浦江,北至吴淞口。高桥的名字因桥而得名,高桥另一个名字叫翁家桥,始建年已不可考。高桥也其实并不高,但当年颇为著名,高桥镇就以桥得名。如今的高桥倒真有三高:出高人、建高宇、传高艺。高桥的名人、建筑、绒绣,全市闻名。
年近70的王鷁翔是浦东高桥地区的文保志愿者,人称高桥爷叔,寻访的第一站他带我们来到了这家清溪茶馆。茶馆三进院落,古树参天,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偶有茶客品茗,清静自然。
很难想像,88年前,这里原来就是高桥区的区政府所在地。据高桥爷叔介绍,当时这个楼也是二层楼,后来五几年的时候变成高桥中学的第三宿舍,文革以后就变成高桥镇的办公所在地了。他的父辈们来这里办过事,自己住过用这办公楼改建的集体宿舍,对高桥区的第一印象正是由来于此。
记忆中,高桥爷叔看到过家里的土地证,上面就写着高桥区凌江乡,当时是解放初期,土改的时候叫高桥区凌江。而几经搬迁,写有高桥区的土地证早已遗失,不过高桥爷叔说,有一个地方一定还保存着当年的记忆。于是,我们跟随他来到了坐落在高桥东街81号的这幢中西合璧的特色老建筑--仰贤堂。
高桥区的时候这是一个民宅,从1930年开始造,造了好几年,宅子的主人沈氏便是高桥本地人,最早他是在上海市区开五洋店卖洋货的,发家以后在这里买地,造了这个房子。这幢在高桥区时人尽皆知的豪宅,眼下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张民国三十年,高桥大户人家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中西合璧、精美绝伦,上面既有牡丹凤凰,也有西方的小天使安琪儿。证书上除了新婚夫妇的生辰年月,还明确提到了高桥区。
当时高桥区的西街、东街、北街的交汇处,热闹风光也是一时无二。在不少老高桥人的心里,那是童年时过年过节最向往的地方。吃穿用玩,一应俱全。沿街的这家蓓蕾绸布行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一匹匹的土布,挂着竹子做的价格牌,还有如今已难觅踪影的士林布。高桥的原住民沈伯兴老伯伯和我们介绍,从1928年到1949年,那时候的高桥非常热闹,尤其是他们朝前的唐家桥三角地,小时候总盼着爸妈领出来玩,过年时候来买点洋布,做两件衣服、做双鞋子,再买点年货,都在这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
回头再看看当年士林布制衣服的样子,是不是很有气质呢?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mzyl.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